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

2016-04-07 01:07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中国实际 结合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中国实际 结合 启示
  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自西欧向东欧、北美扩展的时代,从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中,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所有国家都要先后走向现代社会,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会有所不同,那些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之前是谈不上建设现代社会的,而那些没有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则可以接受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所提供的现代技术和经验教训而实现跳越式的发展,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形式的现代社会。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外学者中,有不少人常常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一句话——“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以证明马克思早就有了关于现代化的理论。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恰恰不在于这句话,而是具有其他更加丰富的内容。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它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以来的经济社会形态称为“现代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过“现代化”这一概念,但他们却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中预示了各个民族都要向现代社会过渡。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人类生活史上的深刻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跃迁,“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他们从社会大分工和交往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专门讨论了“交往和生产力”的问题: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在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则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个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他们还从大工业生产和世界市场开辟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所带来的国际性的后果。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观察人类社会的历史,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预示了“现代社会”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化导致了大工业的产生,带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跃迁,而且也带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种不同于中世纪的“现代生产方式”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而且还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积极成果,这使它成为源于资本主义,同时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现代社会。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以思辨的眼光考察了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问题,初步提出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问题。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的辩证思考
  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所带来的国际性后果,19世纪5O年代马克思开始关注印度、中国及波斯等亚洲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他们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阻碍了超地域的消费兴趣的产生,不利于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因而东方社会对经济变革的需要程度要远远大于对政治变革的需要程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以思辨的眼光来看待欧洲殖民主义对东方国家的入侵问题。
  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马克思曾对不列颠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做过客观的和历史的评价。他认为,英国的入侵破坏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增加了它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同西方世界的交往,使印度摆脱了孤立状态,因而“在亚洲造成了一场闻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结尾部分,马克思还说道“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的,在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上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总之,无论古老世界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是怎样难受,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一起高唱:‘我们何必因痛苦而伤心,既然它带给我们更多欢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马克思的这种态度常被人误解,有人甚至指责他抱有隐蔽的种族优越感,指责他对欧洲殖民主义持有一种不加批判的赞赏的观点。这是误解。马克思固然曾把殖民主义作为非欧世界特别是亚洲的前现代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的条件之一,但这绝不是说他要给予殖民主义以道义上的赞同,更不能说这就是什么欧洲中心主义或种族优越感的体现。
  其实,马克思在文中用于批评英国殖民行为的篇幅远远多于“赞赏”的篇幅。他指出,“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英国在印度所做的一切“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