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2)
2016-04-07 01:07
导读: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述两篇文章中对资产阶级的野蛮手段和资产阶级文明
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述两篇文章中对资产阶级的野蛮手段和资产阶级文明的虚伪性的淋漓尽致的揭露则俯拾即是。
除此之外,我们尤其应当注意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的总结性论述。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一方面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使他能够站在被压迫民族和遭受殖民主义苦难的人的立场上来谴责殖民主义;另一方面他又从人类历史运动的角度指明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自给自足的东方社会的解体所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起到的一定的刺激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殖民主义在殖民地所兼有的破坏使命和建设使命,“这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却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正是近代殖民主义所固有的内在的两重性,也就是它的本质属性。
破坏的使命和建设的使命共同存在于资产阶级的殖民过程中,看起来似乎极其矛盾,实际上却是充满了辩证法。善于抓住一个事物中同时存在而又相互矛盾的因素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所在。马克思这一充满辩证法的深邃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误解,有的人不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设性作用,而有的人则走得更远——以此来批评所谓的殖民主义情结。这都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本意。
2.马克思恩格斯对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先决条件的论述
从根本上说,“文明国家”的入侵充其量只不过起到了一种外部的刺激作用,前现代国家能否成功地向现代社会过渡,关键取决于国内能否成长起来现代化的推动力量。世界充满辩证法,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外部挑战而奋起直追的国家比比皆是。日本面对被吞并的危险而奋起,德国面对英国的压力而追赶。但是,危机与压力必须是有限度的。如果外部的压力过大,以至于使这个国家变成了殖民地,破坏了它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基础,那么,这个受过“现代生产方式”洗礼的国度就难以顺利地走向现代社会。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这样的国家更是不胜枚举。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又都特别强调民族独立对于落后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重要意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马克思讨论了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创造的生产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印度人民的生产力的问题。“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在大不列颠本国现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取代以前,或者在印度人民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是不会收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文明的”殖民主义者在东方国家“被迫”地、“不自觉”地创造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怎样才能为“野蛮的”落后国家造福的问题——摆脱外族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这样,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作用的评论就更加完整。要不然我们就难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若真正在亚非拉开拓过那么多的生产力的话,而至今这些地区仍然发展滞后?
关于民族独立这个先决条件,恩格斯在1882年2月7日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指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地发展的基本条件。”
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特别强调民族独立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呢?让我们先看一看《共产党宣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资产阶级“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从属于”这个词,已经明白无误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实质和殖民主义的真实目的。殖民主义者扩张的目的就在于掠夺财富,并为方便它们的掠夺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无论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打着什么旗号,这个目的和宗旨都始终不变。殖民地的生产力虽然会有所发展,但它同时又受到极大的限制,是不能有效地为被压迫民族服务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设想
19世纪7O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关于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问题的焦点移向俄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把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问题与这些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他们把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规律同社会发展的跳跃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提出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苦难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中明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