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3)

2016-04-07 01:07
导读: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的道路,那它将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这正是
“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的道路,那它将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这正是马克思这封信的主旨,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道路的痛苦而走上非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于这个问题,恩格斯也认为,在已经取得胜利的西欧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持下,“那些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
  二、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西欧向中东欧、北美扩展,现代化浪潮由“中心”地区向“边缘”地区推进的年代,他们不仅敏锐地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预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阶段,设想了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理论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这样,他们不仅为后人进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为后人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必须同具体实际相结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要求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上吸取科学发展的成果与继承前人的思想遗产固然重要,但根本的途径则在于将一般理论运用于特殊实践中,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由此来深化理论的内容并变换理论的形式。
  “一穷二白”是中国启动全面社会现代化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就不能不带有极大的特殊性和浓重的民族特色,而这场运动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规律和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相结合的内在要求。第二,先取得民族独立尔后再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回首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的80年,虽有数次“求富”的尝试,但都化为镜花水月,富强的目标到终了还是求之不得;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的80年,不仅民族独立有了保障,而且国家富强已初步实现。前后两阶段何以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
  中国近代历次的现代化努力终归失败,原因皆在于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没有民族独立,便没有国家富强,这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教训。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及时地总结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一条先谋求民族独立、创造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尔后再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之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告诉我们,以独立求富强则富强可以实现,不求独立而直接求富强则富强未必能达到,找不到谋求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富强也不能达到。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必须在广大人民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要求保持理论的开放性,使理论能够认真地关注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重大课题,及时地吸收来自实践的新鲜内容加以更新和扩充。
  如果说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那么,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则带有更大的特殊性。如果说我们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话,那么也就同时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国情不仅与马克思笔下的欧洲社会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与苏联相比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结果,而是改革、扬弃苏联模式的结果。创新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