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高远理想到社会主义的现实,历经数百年。这1转变是历史的飞跃,是文明的跨越,而引领这1飞跃的,是伟大的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然而,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们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是凭借什么理论基础,首先将工农大众数百年来求翻身解放的愿望,引领到能够1举得以实现的轨道上来,即建立起科学的革命社会主义理论的呢?在当今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将工农大众千百年来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引领到正确途径上来的呢?又是怎样把试图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和“1大2公”来发展经济以及“为革命而生产”,来实现这1愿望的空想(历史证明是1种空想)加以纠正,即第1次系统地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的呢?对此,关于前者,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实践在苏东及中国等1批国家取得胜利,在国际范围内,从苏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到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要到理论界的各种流派,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亦有故意诋毁和诽谤的)。而从现今看,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发展,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在我国(国际社会也有参与)已经和正在引发着1场新的有关唯物史观的本质根基的争论,即唯物史观是从“物”出发,还是从“人”出发,是“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争论。表面上看,似乎问题集中在唯物史观的立足点是“见物还是见人”的学术争鸣上,而其实质,在笔者看来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的争论。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关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方向的重大问题。 大学排名
恩格斯和列宁多次指出,马克思1生依靠其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淋漓尽致地剖析和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雇用劳动者的历史命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这1必然性的阶级力量、物质手段、进1步壮大社会主义的道路与方法,建立起了科学革命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赖以建立的轴心主体和其致力于研究并为之服务的主体是什么?或者说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主体对象、它们的“源”又是什么?我们以为如果不能很好地阐述清楚这更深1层的关系,那么,这种争论也就很容易引发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来,不利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螺旋上升的必然性。因此,笔者选取这1主题,以就教于理论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