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2)
2016-06-28 01:04
导读: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历史的科学。从我们党80年的实践历程看,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历史的科学。从我们党80年的实践历程看,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过去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和成就都可以在“三个代表”中找到原因。遇到挫折,总是因为忽视了其中的某一方面。近些年来,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作风不正、消极腐败等,也是因为在实践“三个代表”上出了偏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素质,既要充分吸收历史上一切行之有效的经验,又要有所创新。这是“三个代表”提出的实践依据。
世纪之交,社会存在的深刻变化,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根源,只有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才能真正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
二、“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个代表”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唯物史观表明: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最终决定社会总体面貌和历史发展;文化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着生产力状况,并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发生巨大反作用,从而社会总体面貌变化及历史演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就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与进步。判定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基本上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物史观还表明: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动力是亿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首先是拥有和享有者,创造者与拥有者高度一致,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正是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这种创造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一,“三个代表”突出了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与党的建设全面性的统一。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结构的原理,论证了主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论证了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应当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分别强调过这三个方面,而江泽民同志则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集中而鲜明地运用于党的建设,这是唯物史观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首创。在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条件;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证。“三个代表”集中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把“三个代表”作为统一的整体而提出,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与党的建设全面性的统一。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上,有利于坚持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完整和统一,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片面性,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第二,“三个代表”强调了尊重历史必然和发挥执政党自觉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指出:“我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这就是说,唯物史观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因果制约性的理论,但这种决定性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决定论。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能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历史的客观进程。因此,唯物史观认为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是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突出了执政党的自觉能动性。二者统一的传神之处是“代表”,它不是被迫的和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超前性的“代表”;“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而不是落后生产力,是先进文化而不是落后文化;“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不只是停留于现状;“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仅仅是非根本利益和某些眼前利益;是“始终代表”时代的要求,而不是此一时彼一时。这样,“三个代表”就把尊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发挥执政党自觉能动性高度地统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