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1)(5)

2016-07-31 01:03
导读:3、施蒂纳从所谓的共同体的“飘渺化”来批判社会自由主义。施蒂纳眼中的共同体就是以往一切国家、社会组织,甚至包括家庭的代名词。他在《唯一者

  3、施蒂纳从所谓的共同体的“飘渺化”来批判社会自由主义。施蒂纳眼中的共同体就是以往一切国家、社会组织,甚至包括家庭的代名词。他在《唯一者》一书中,具体区分了联盟和社会的区别并将联盟——“联盟是我自己的创造,我的创造物,它并不神圣”与社会(具体指以往历史上创立的国家)——“国家是神圣的,是反对我的、反对个别的人的”对立起来。施蒂纳把共产主义者所欲创立的社会(也就是他眼中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视为崇尚爱的抽象原则,并且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这一原则试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共产主义给这个原则造成了最严重的后果。”马克思在《形态》中对其进行了明确批判并指出:“对我们这位圣者来说,共产主义简直是不能理解的,因为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共产主义根本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施蒂纳却大量地进行道德的说教。”在关于共同利益(这里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共同体”的利益)与私人利益(施蒂纳意义上的自我、独自性)的关系上,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他们(指从事历史研究的人)知道,这种对立只是表面的,因为这种对立的一面即所谓‘普遍的’一面总是不断地由另一面即私人利益的一面产生的,它(共同利益)绝不是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历史的独立力量而与私人利益相抗衡,所以这种对立在实践中总是产生了消灭,消灭了又产生。”马克思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构想的共同体即《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于联合体的思想,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就有所论述,当然马克思在论述“共同体”的时候,并不是把其作为每个人的对立物来看待。在这个“联合体”中,“个人以整体的生活为乐事,整体则以个人的信念为乐事。”“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在《形态》中也指出了“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的区别。马克思在任何时候都把任何形式的“共同体”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给予考量,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对共产主义也是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的(注:马克思并没有否认作为科学的共产主义的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当然此时的马克思正处在思想的转变过程中,他对共产主义的最终科学的理解体现在《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正如他所指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对下一阶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施蒂纳在这里试图超越一切社会组织形式来凸显自己所谓的自我和独自性,然而“由于现代个体性深深扎根于现世的社会生活,所以,从一开始,它就同社会建立了一种含糊不清的关系,其中蕴含着永不衰减的张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薛俊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理论回应
上一篇: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