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下)(1)
2016-07-28 01:0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下)(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第五章 结论 5.1 对前述 研究 的讨论 上述 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对前述 研究 的讨论
上述 分析 显示: 台湾 人族群认同萌芽于日本人统治时期,但长期是一种文化认同,主要是民间行为,对台湾人国家认同 影响 不大。两岸争的是对 中国 统一方式的主导权(蒋经国后期,已经意识到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到了李─陈时期台湾 问题 从文化认同演变为 政治 认同──或曰国家认同。这不是特例,在维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内,族群认同常常演变为国家认同,即要求建立主权国家,这种「准马志尼式」156的正当性正是陈少廷等人炮制「住民自决论」的动力所在,台湾的「民主化」似乎增加了这种正当性。而
国际政治的现实则是:联合国成员中,90%是由多个族群组成的国家,主权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具有合法性。这是民族国家体系的内在缺陷。大量冲突由此产生,对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认为,这种冲突不是武力所能消弭的,较好的处理办法是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确定双方分享的权力,减弱族群间的紧张,维护国家认同157。
总体而言,台独的原因是复合的:权力、 经济 、意识形态甚至地理、 历史 因素都在起作用,但族群认同是主要原因。换句话说,构成「台独」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复合的,其中族群认同是首要条件。即使「美国军事支援」这一台独的重要动力,也与台湾人的族群认同密切相关: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支援台湾的原因中民主价值认同的成分在上升,3.20「公投」也是台湾在打「民主牌」,在台湾人族群认同中,对「民主自由」的价值认同是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年轻人中),所以,「美国军事支援」的原因有二: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台湾人的族群认同(间接但很重要)158。陈水扁在今年5.20「
就职演说」中强调「与日、美等国建立价值同盟」,原因也在此159。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族群认同的视角有助于认清台独的本源。以它为基点,易于理清台独的缘起、 发展 与未来走势。这一视角认为:作为海岛的地理特征为台湾建立相对独立的族群认同提供了地缘便利,日本的五十年统治弱化了台湾人尤其是知识份子的汉民族认同,并培育出一批日本的认同者。二·二八事件在台湾人的族群认同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国民党的高压统治具有两面效果:海外尤其是美日台湾人在族群认同建构、台独的延续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使得台独势力汇流,民众的自我意识增强,也促进了族群认同(包括外省人的集体身份认同与台湾人的族群认同),同时为系统强化这一意识提供了现实得可能。台独势力的有意识、有步骤的推动明显加速了这一过程,1980年美丽岛事件发生后,族群认同急速加剧,所以,民进党敢抢在解严前于1986年9月28日成立,国民党政府则对此予以默允。
以1999年5月陈水扁主导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7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为标志,台湾「朝野」两党政治势力在台湾新国家认同上达成「共识」,以后不过是具体实施的问题。他们在2000年台湾「大选」前夕作出这样重大的宣示当然事前权衡了其民意基础和对选举的影响,认为这样做符合主流民意,有助于获取更多选票160。这时,台湾人的族群认同塑造宣告完成,由「正港台湾人」主导台湾政治生活成为全台湾88%人口的共有意识(shared ideas),由外省人担任「总统」与「立法院长」已难以被接受。
5.2 族群认同视野的全球考察
族群认同的视角也能解释为甚么分裂的德国、朝鲜、越南没有出现「德独」、「朝独」、「越独」。它还能解释为甚么一些国家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会要求独立:经济比较发达而要求独立地区有义大利的北方地区(伦巴第联盟)、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与加泰罗尼亚地区;经济水平与周边省分相近而要求独立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比利时的佛莱芒地区;俄罗斯的车臣地区、法国的科西嘉岛与布列塔尼地区、斯里兰卡北部的贾夫纳半岛与东北部地区、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则是国内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闹独立的劲头不遑多让;大不列颠内部的苏格兰、威尔士也在与英格兰渐行渐远。而北爱尔兰与科索沃则分别要求归并于各自的族群(ethnic groups)主体国家爱尔兰与阿尔巴尼亚。权力政治的视角、经济联系的视角、意识形态的视角则难以解释这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