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

2015-04-13 02:13
导读:审计论文毕业论文,浅谈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和中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稳健原则深入到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论述稳健原则具体表现、存在前提、发展过程及与其他主要会计原则的冲突,说明了其存在的现状;同时,通过一些理论和实例的分析,论证了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一、稳健原则的具体表现
稳健原则是“最古老、也是最普及的会计计价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保守主义观点在会计中的突出体现,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应该说,稳健原则的确立是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复杂化而出现的必然产物。
稳健原则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理论基础,它体现于会计管理的全过程。在现代会计中,稳健原则包括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及各个方面的稳健性内容。从会计确认上看,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上看,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费用;从会计报告上看,要求会计报告为使用者充分披露重要会计信息,特别是要报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结合会计要素,稳健原则具体表现为:①应预计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应提前预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②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就应该“宁低毋高”;③某些界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支出,宁作费用而不作资产处理;④某些界于负债和收益之间的收入,宁作负债而不作收益处理;⑤某些难以具体确定其效益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应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⑥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限,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稳健原则的运用,一方面是为了排除会计估计的随意性和防止出现虚夸不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企业日益突出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稳健原则的存在前提
稳健原则的提出,一方面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而会计职业本身就是在“破产、倒闭、舞弊和争议”的企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使会计人员时刻充满了“强烈的灾难意识,即危机感”,采取稳健主义成为会计人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而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这要求经营者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中,只要企业经营就有可能发生坏帐,在经营中也存在资产过时削价处理和其他损失等情况,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稳健原则,即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帐,以避免造成企业经营成果忽高忽低,影响投资者投资的信心。
从以上可以看出,市场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的存在,是企业会计稳健原则存在的前提,稳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稳定器”。
三、稳健原则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是稳健原则形成的最初原因。稳健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庄园会计,庄园的管理是由管家进行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庄园管家的记帐、算帐,并不象现在的企业那样是为了搞好经营,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应付庄园主的审查。因此,乐观地反映或提高未来不一定实现的价值是不明智的,相反,保守的估计资产和收入就显得顺理成章。
1494年,复式簿记迅速地传播,在以后三百年里,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短期性,会计的主要责任是维护业主财产的安全或完整,受托责任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动机。在这种背景下,稳健主义是会计计量的最切实的基点。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9世纪,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延长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持续经营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但是,稳健主义依然占居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地位,因为:①有根据地少报资产有利于抵制管理人员虚报业绩,有利于保护股东权益;②会计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在簿记上的低估不是会计人员一时的冲动,而是潜移默化的行为;③银行作为会计报表最有影响的阅读者,稳健主义对对付虚增抵押品的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30年的持续物价下跌,使得资产更易于更新换代,低估的资产价值并没有影响资产的实物和价值的补偿,客观上助长了稳健原则的推行。
上一篇:商誉会计理论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