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效益审计几个理论题目(3)
2016-07-20 01:05
导读:三、效益审计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为了把握效益审计,做好效益审计工作,还应明确效益审计的特点,处理好它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一)效益
三、效益审计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为了把握效益审计,做好效益审计工作,还应明确效益审计的特点,处理好它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一)效益审计的简括内容 由于各国审计机关的审计机构开展效益审计侧重点不同,所以对其名称和定义都有不同表述,但其主经内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研究以为应包括: -按照成熟的(Sound)行政治理原则,实务和治理政策对行政行为的经济性进行审计; -对人力、财务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益,以及对信息系统、业绩计量和监视工作和被审计单位工作程序的检查,以及对低效的改进。 -按照是达到被审计单位的目标,以及实际效益是否达到预计效果对绩效的效果进行审计。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就同一绩效审计的内容,曾于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作了讨论,未能成功,只回纳了经济性(Economy),效任性(Eefficiency)和效果性(Eeffictivenese)三E.未将环境性(Enveronoment)、公平性(Equity)包括在内。 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政府预算制定和治理、公立医疗设备治理、国家森林禾伐的治理、吸引投资题目的治理、地方政府的道路治理、以及政府采购等基本上都是按以上绩效审计思路进行的。 (二)效益审计的特点 效益审计的特点是与财务审计相比较而言的,主要有下列几点: 1、审计条件:财务审计建立的是基础是成理者受托所责任和财务责任,重点在查明错误和弊端;效益审计建立的基础是代理者的受托效益责任重点在查明节约与浪费、效率的高低、计划目标达到的程度,以及环境是否良好,分配受益是否公平。 2、审计目的:财务审计是以审查证实被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目的是揭示错弊,查明有无违法行为保护财产安全;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证实被审查项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以及环境性和公平性,目的是促进改进治理,进步效益。 3、审计: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审查是依据其载体进行的,财务审计审查的范围主要是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会计资料;效益审计亦以真实性为基础,除财务会计资料外,还应包括治理会计,除此而外,还应涉及有关的生产(或其他业务)工程、技术、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决策、治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环保设施、治理结构、内控系统以及信息等方面相关资料。 4、审计依据:审查内容范围确定的依据,财务审计主要依据是财政、财务、会计等规章准则制度,以及相关规范。效益审计主要依据单位有关政策、决策、计划、方案、法规,以及生产技术规范采购计划、经济合同、治理制度、环保法规等。 5、审计评价: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都是依法进行的,对被审事项作出评价,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财务审计主要运用财政制度的要求(财务通则、政府采购法规)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规(如税法等);效益审计主要采用能够评价、证实被审事项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的有关标准如预算、计划或方案所达到的目标,生产、技术、工程资源耗费定额、指标或标准,本单位、同行业、国际上的可比水平。在进行绩效审计时,还应将履行责任目标作为评价考核标准。 6、审计作用:指履行审计职能所发挥的作用,财务审计职能主要是监视和鉴证。所以其重要作用是监视正确核算、收支合规、财产安全、盈亏真实,对防止错误弊端有防护作用,当然促进改正错误、失当,防止漏洞也具有建设性作用。而效益审计促进改善财政财务收支,加强资金的治理,理顺生产经营支出,强化本钱控制,进步决策计划水平,完善内部控制,进步经济效益和效益,改善人民生存环境,使人与,人与资源***协调,进步宏观调控水平,所以,效益审计评价职能,建设性的作用比较突出。当然在审计中检查核算失真,指出治理漏洞,也具有防护作用。 另外和财务审计相比,在审计方式,、方面也有不同之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关于效益审计的定义,扼要言之,也可表述为:效益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及经济业务活动,评价效益优劣和责任者业绩,以促进进步效益为目的监控活动。它与其他审计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效益审计由于要以会计数据真实性为基础,所以仍须财务审计的方法,但是不以鉴证财务报告真实、正当性为目的,有人以为效益审计应当把违纪审查作为主要内容这就混清了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假如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真实性、正当性还有重大疑虑应当进行财务审计,倘若还有进行效益审计的需要,不能在同一被审计单位立项搞两种审计活动。可傚仿加拿大的经验,搞综合审计,由于结合审计有上述两种目的,不宜简单从事称其为效益审计。由于财务审计悠久,经验丰富,方法较多,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可以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当然进行财务审计时,也可涉及一些效益审计的内容。 2、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都是以受托责任者的有无违法行为和效益优劣为审查评价的目的,鉴证责任者的业绩为目的。经济责任审计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审计方式,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审查评价依据。假如按被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任期逐年进行,即“一年一小审,三年一中审,五年一大审。可将效益审计的”五E“内客拼进经济责任审计之内,不必重复进行效益审计”,以节的审计资源,在制定责任者业绩评价体系,应当尽包括效益审计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3、环境审计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审计界对其赋予多种不同的定义。在李学柔、秦荣生主编的《国际审计》中,作如下表示。 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地、定期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治理系统的真实性、正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视。评价和鉴证,并将审计结果报告给委托方的活动。由于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的专业审计,不涉及其他经济业务,而效益审计是综合性审计,不可互相代带,但可以相互将审计资料作为,可以对各自的效益审计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