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2)

2016-08-17 01:06
导读: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绩效审计特殊的权限、目标和方法,决定了绩效审计必然会发挥特殊的作用。首先,由于绩效审计是对政府事业、项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绩效审计特殊的权限、目标和方法,决定了绩效审计必然会发挥特殊的作用。首先,由于绩效审计是对政府事业、项目、组织高效率、有成果地开展运作的程度进行的独立检查和评价,并且还要对经济性进行考虑,因此对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步政府在治理方面的责任、洞察力和透明度。其次,由代表公众利益、独立开展审计的外部检查职员对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现行情况进行质询,出具可信的、重要的、有用的和可靠的信息,可以为增强政府活动的正当性和公众的信任感做出贡献。第三,由于绩效审计不代表任何既得利益,而且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财务或其他形式的联系,通过出具独立评价意见,还可以对未来投资和活动提供决策依据,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治理化作出贡献。  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固然我国的效益审计与国外的绩效审计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一样的。目前,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政府公共开支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从直接参与经济治理转变为间接的宏观控制,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日益增多,政府的公共经济责任也在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第一,能为国家权力机关加强对政府的监视提供服务;通过展示政府绩效状况,推动公众对政府的监视,从而推进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步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第二,政府绩效审计通过对政府公共资源责任更深层次的评价与监视,有利于政府将取之于民的资源更好地、更有效地用之于民,进步政府的治理效率。第三,有利于评价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干部治理和监视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依据。第四,有利于打击贪污***现象、有效防止损失浪费,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开展政府绩效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  (一)完善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提出,在和准则中明确绩效审计的权限是非常重要的,旨在促进对政府项目效益和效果的绩效审计,它的权限应该明确覆盖整个国家预算,固然绩效审计不评价目标,但它指出了政策的后果,还可能确认并说明目标冲突所产生的缺点,假如没有充分的法律支持,公布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可能会违法。因此需要特殊的规定对绩效审计的条件进行具体的规定,如,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渠道获取信息提供建议的权力、监视政府政策和法律有效性的权利等。  我国固然从1983年景立之初就规定对国家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正当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在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中又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是其中关于效益审计的规定相当笼统和粗略,不具有操纵性,实际审计中的很多题目无法遵循。因此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首先需要修改《审计法》及实在施条例,明确和强化绩效审计监视的法律地位,规定绩效审计的种类,增强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监视权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在《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现场作业准则、报告准则等。三是鉴戒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亚洲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以及世界上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的经验,结合和的实际,尽快制定出我国自己的绩效审计指南。通过上述工作,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审计形式、审计组织、审计行为和审计报告等做出明确规定,完善我国效益审计的规范体系,为国家效益审计提供依据。  (二)公道确定政府绩效  审计的目标在很多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并改善政府项目、中心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运作,绩效审计因此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在绩效审计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在我国现阶段,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对公共资源使用和治理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这里的有效性至少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性,即是否以最低的投进达到目标;二是效任性,即产出与投进之间的关系,包括以最小的投进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进取得最大的产出;三是效果性,即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四是合规性,即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比,绩效审计评价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是要把出的算术比或实际结果与一定的标准或预期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三者又经常是交叉在一起的,固然绩效审计没有必要对以上三个方面都得出结论,但审计职员假如孤立地检查经济性和效任性,而不考虑效果性,审计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相反在审计效果性时,审计职员也可能希看考虑经济性和效果性的有关方面,如被审计单位、活动、项目、运作的成果和可能已经取得的理想成果等,但是,为实现目标而的资源是否得到了经济高效的应用?同时在检查效果性时,审计职员需要评价活动的成果或,因此以制度为基础的就变得非常有用,审计职员需要对被审计活动、项目、单位的成果和影响获得充分的实质性的证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三者割裂开来。
上一篇: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谈资产减值预备的计得及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