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2)
2017-04-21 01:00
导读:在纸质环境下,审计可以采取帐目基础审计模式,也可以采取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若采取帐目基础审计,它只有一个对象,就是纸质帐目系统;若采取制度
在纸质环境下,审计可以采取帐目基础审计模式,也可以采取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若采取帐目基础审计,它只有一个对象,就是纸质帐目系统;若采取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它就会有两个对象,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二是纸质帐目系统。
在信息化环境下,帐套式审计可以采取帐套基础审计模式,也可以采取系统基础审计模式(这里的“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基础审计相当于纸质环境下的制度基础审计。只不过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基础审计评价的是系统内部控制)。若采取帐套基础审计模式,它唯一的对象就是电子帐套;若采取系统基础审计模式,它有两个对象,一是系统内部控制,二是电子帐套。
同样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式审计可以采取数据基础审计模式,也可以采取系统基础审计模式。若采取数据基础审计模式,它唯一的对象就是电子数据;若采取系统基础审计,它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系统内部控制,二是电子数据。由于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涉及到电子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审计职员采取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式审计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据基础审计模式,一种是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模式。我们可以将数据基础审计理解
为:以数据为直接对象的审计方式。由于我们倾向于使用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模式,因此我们将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定义为: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来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
二、数据式审计模式的特点
1.数据式审计的对象是系统内部控制和电子数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数据式审计的运用一定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如同在纸质环境下一样,系统内部控制的公道性、健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为了控制数据风险,保障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职员应该首先调查、测试和评价系统内部控制。
数据式审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电子数据的直接利用,这里所说直接利用是指,审计职员无须先将其转换成电子帐套,然后再实施审计程序,但不是不对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测评。这种特点使数据式审计可以发挥出其它任何审计模式都无法相比的巨大上风。
数据式审计模式扩大了审计职员的视野,丰富了审计职员的可用信息。在数据式审计模式下,审计职员可以摆脱传统的电子帐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深进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自行组合的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组合的混合型信息。这些类型的信息在传统帐套中是无法轻易取得的。
将上述优点换一个角度看,数据式审计模式扩大了审计范围和。由于数据式审计摆脱了传统帐套和传统财务信息,因此审计职员可以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做出必要的扩大,凡是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数据,不管其类型如何,只要与审计相关,对审计职员有用,皆可纳进收集和分析范围,尤其是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
此外,由于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数据式审计可以非常快速和非常便捷地处理海量数据,解决了在纸质和手工条件下,审计职员想做而不可能做的事情。
基于数据式审计的上述特点,我们也可以将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简单表述为:系统内部控制测评 数据审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数据式审计改变了审计的核心方法
在帐目基础审计模式中,审计的核心方法是详查法,它主要用于审计史上曾经流行一时的英式簿记审计。其主要做法是:核对原始凭证与分录帐;核对分录帐与总帐;核对总帐与试算表、资产负债表。
在详查法的基础上,审计职员逐步开发了逆查法和顺查法。在帐目基础审计模式流行的早期,审计方法与簿计方法几乎相同,由于当时审计职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簿计方法来重复执行职员的核算过程,以便验证簿记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