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审计学的风险概念体系(5)
2017-08-06 05:26
导读: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道德风险是指契约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通常是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道德风险是指契约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通常是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从而导致的(委托人)损失或(代理人)获利的可能性。对社会公众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的行为是不可观测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就存在“偷懒”的动机,出现道德风险。如注册会计师省略必要审计程序,以减少审计成本;允许
企业管理当局违反会计核算与披露规则,以争取新客户或维持现有客户等。注册会计师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注册会计师查出(或揭露)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降低。
正是审计中技术风险、职业判断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运用审计程序相关风险的产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
三、现代审计学风险概念体系的特点
(一)整体性
从构成上看,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概念体系中,既有体现现代审计目标的风险概念,又有反映各风险间客观逻辑关系的风险概念,既有反映与运用审计程序有关的风险概念,又有揭示与运用审计程序有关的风险产生原因的风险概念。它们分别从审计目标、风险之间存在的客观逻辑关系、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主观评价和评价失当的原因等四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现代审计学各风险概念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目的性
在现代审计学中,风险引导着审计工作的展开,各关键的风险概念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的——手段链。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信息风险,而要降低信息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控制审计业务风险(在这一环中,降低信息风险是目的,而控制业务风险是手段)。控制审计业务风险的关键是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这一环中,降低业务风险是目的,控制审计风险是主要手段)。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控制检查风险。为了确定检查风险的恰当水平,注册会计师应确定重大错报风险(在这一环中,确定检查风险是目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手段)。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评估经营风险,包括评估战略风险、经营流程风险、控制风险并确定剩余风险(在这一环中,确定重大错报风险是目的,评估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剩余风险是手段)。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层次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念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处于这一风险概念体系顶端的是信息风险和审计业务风险,它们是决定审计服务数量水平的关键因素。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约违风险、审计风险和业务关系风险,它们是导致审计业务风险的因素。在承接审计业务后,控制审计业务风险的关键是控制审计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要素,因此,它们同处该风险概念体系的第三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剩余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与剩余风险处于审计风险概念体系的第四层次。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对上述风险及其关系进行主观评价,与检查风险有关的风险概念处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念体系的第四层次。而揭示与运用审计程序有关的风险产生原因的概念处于该风险概念体系的第五层次。
(四)与审计过程和审计程序的密切相关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风险评估是核心内容。在审计的不同阶段,“风险”的含义各不相同。在业务承接阶段,注册会计师所评估的风险是指业务风险;在计划审计工作阶段,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风险是期望的审计风险;在运用风险评估程序阶段,注册会计师以评估经营风险为切入点,目的在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在控制测试和执行实质性程序阶段,注册会计师是为了降低检查风险;在审计终结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评估审计风险是否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风险概念不仅与审计过程有机结合,而且与审计程序密切相关。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针对不同的风险设计和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