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审计制度及其评析(3)
2017-08-07 02:58
导读:3. 审计方面 (1) 检查中心政府行政治理工作。 (2) 检查接受国家资助的单位对资助金的使用情况。 (3) 检查中心政府行政治理的用度情况。 (4) 检查中心政府
3. 审计方面
(1) 检查中心政府行政治理工作。
(2) 检查接受国家资助的单位对资助金的使用情况。
(3) 检查中心政府行政治理的用度情况。
(4) 检查中心政府采购部分的采购活动。
(5) 监视政府经办机构内部审计活动。
(6) 监视中心政府行政治理部分的内部审计活动。
(7) 监视其他政府机构行使颁布重要规章条例权力的情况。
4. 国家审计局在审计、会计和有关方面帮助中心政府培训有关职员。
从瑞典国家审计局的职责范围可以看出,它和美国的总署和英国的国家审计署一样同时肩负审计职责和其他职责的国家,但瑞典国家审计局的其他职责无论是从广度和深度都是英、美所瞠乎其后的,它不仅进行会计治理,而且参加预算治理。这虽不能说是尽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一般而言,审计部分是有多种职责,不免要分散精力,甚至相互干扰,但瑞典的立法者们对此却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以为,会计和内部控制所采用的标准是进步财务质量的先决条件,正因如此,他们才把会计治理和预算治理的部分职责划回了国家审计局。
从审计来看,长期以来瑞典国家审计局主要开展财务审计,自60年代以来,绩效审计日益受到重视,80年代以来,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比翼齐飞,共同构成瑞典国家审计局审计工作的主旋律。瑞典审计局与美、英、澳、日等国一道共同推动世界范围内政府绩效审计的。
五、 绩效审计
瑞典中心和地方审计机构都开展绩效审计,其家审计局开展绩效审计已有20多年的。80年代以来,瑞典的绩效审计成果明显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经成为一种比较规范的审计方式。随着规定的日益完善和绩效审计的日趋成熟,绩效审计在瑞典已经取得了与财务审计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国家审计局的工作中,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财政治理已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瑞典国家审计局的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两个阶段,调查阶段和深进调查阶段。
1. 调查阶段
在调查阶段,审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从而形成自己对以下题目的看法:
(1) 被审计单位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是否有与目标相适应的业务活动。
(2)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题目或薄弱环节。
(3) 被审计单位有无建立保证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治理制度。
为此,在这一阶段,审计师主要做以下三项工作:
(1) 目标。在作目标分析时,审计师要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了解领会了议会或政府为其业务活动规定的目标,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方向是否与目标相一致;业务活动进展中环境变化因素对达到规定目标的;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
(2) 业务活动分析。业务活动是指资源通过生产转换而形成成果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生产过程即指制造产品过程,也指行政治理过程,国家审计局进行的业务活动分析主要是指行政治理过程。
对业务活动分析时,审计师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高低;工作或生产效果是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目标。
(3) 治理制度分析。治理制度的分析重点是要确定被审单位的治理制度能否提供作为治理决策依据的信息和,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能否适应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作治理制度分析时,审计师要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并不断完善发展了应有的或行政治理制度;外部的各种规范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的影响程度;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人事治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公道性等。
2. 深进调查阶段
假如在调查阶段发现了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题目,审计师就要进行深进调查。否则,审计即于调查阶段结束。深进调查阶段的工作一般限于在调查阶段就目标分析、业务活动分析和治理制度分析中发现的题目,而且在哪些方面发现题目,就深进调查分析哪些题目,而不必再重复全部事项分析。深进调查阶段的工作具有下述几种共性:①核实调查阶段发现的题目。②结合效果、效益对所核实的题目做出解释。③提出纠正或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