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5)
2017-08-08 06:47
导读:七、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和环境审计部分的治理 (一)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 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应包括审计的计划、信息的检查和评价,以及审计结果的
七、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和环境审计部分的治理 (一)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 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应包括审计的计划、信息的检查和评价,以及审计结果的通报。审计职员有责任对审计任务做出计划,并予执行,审计的计划和执行应接受监视审查和批准。审计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各点:第一,审计计划应包括确定目标、安排审计工作、配备职员和报告审计活动。第二,审计职员在检查、评价所收集的信息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态度。收集的信息应是充分、足够、相关和有用的,为审计发现和建议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第三,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职员应向适当的治理层报告发现和建议等审计结果。第四,向被审计者提交报告前,应与治理层举行退场会议,对审计职员的发现和建议进行讨论。第五,在结束审计时,应发表一份签名的书面报告。第六,应就跟踪审计的结果发表一份签名的书面报告。
(二)环境审计部分的治理 环境审计主任应该恰当地治理审计部分。高级治理层和董事会应对审计工作的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使审计工作有效地进行。他们应拨给充分的资源,这不仅是为了执行和维持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以恰当、及时的方式纠正不规范的行为。高级治理层应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审计工作获得成功:第一,指示各层次的经理与审计小组充分合作。第二,对审计结果表示感爱好。第三,及时纠正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行为。 环境审计主任有责任恰当地治理其部分以便做到:第一,审计工作能够完成高级治理层和董事会认可的一般目标和职责。第二,有效果和有效率地运用审计部分的资源。第三,审计工作与准则保持一致。第四,与外部审计间保持协调。 审计工作应有一个书面文件或者章程来确定审计活动的范围和运作。章程制定、批准、更改、分发和保持都应有书面记录。章程应该与准则、组织的书面政策、董事会和高级治理层的预期、实务保持一致。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0年《公众关注社会热门报告》,零点调查显示,最受关注的社会热门,已从1995、1996年的社会治安,1997、1998年的失业下岗,1999年的廉政建设,转到2000年的环境保护了。我国的审计工作者理应把握机会,鉴戒国际先进经验,广泛地开展环境审计,拓宽审计领域,完善审计职能,丰富审计手段和增强审计技能,促进审计向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
: [1]上海市审计局。环境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耿建新,房巧玲。环境保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