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审计手段的发展(2)
2017-08-12 04:48
导读:三、财务表报审计向抽样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适应了当时审计目的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极大地进步了审计效率,推动了审计工作
三、财务表报审计向抽样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适应了当时审计目的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极大地进步了审计效率,推动了审计工作的迅猛发展。但在本世纪20年代末期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混乱,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正常经济秩序,企业大量倒闭,造成了信用制度的崩溃和大量股票持有者破产,即使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良好的一些企业也未能逃脱破产的噩运。这种现象使有关人士留意到:单凭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应变能力,由于资产负债表只是一种静态表报,表中项目余额仅仅反映了一定时点上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而无法反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因此,单纯依靠资产负债表所表露的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信息,股东和债权人已无法对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作出正确判定。这样,社会开始要求企业不仅仅公然资产负债表,还必须公然反映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表报,特别是损益表,以使股东和债权人从动态上了解企业收益形成和分配情况,并能据此正确地判定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保证这些财务表报的真实、正确,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更需要由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职员予以审查验证。这样,资产负债表审计又发展为以损益表为主的、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财务表报审计。
财务表报审计的出现,使审计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审计目的有所变化,不仅在于查证财务表报是否真实、正确,更重要的还在于证实财务表报以及相应的记录是否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地反映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次,审计目的转变也扩展了审计范围。审计职员不仅要审查有关资产负债表中项目的结存情况,还要进一步检查大量的与损益表有关的本钱、用度、收进等日常的业务活动;再次,人们开始熟悉到明确审计职员对保证财务表报审计可信性的责任,对于保障财务表报证实性和公允性重要意义,并进步规定了审计职员在审查财务表报方面的法律责任,审计职员社会责任得到了明确和加强。与财务表报审计的这些变化相比,传统的审计因其固有缺陷而显得不能适应财务表报审计的要求了:第一,当时所采用的抽样审计是按经验进行判定和抽样,即审计职员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定样本的范围和重点。由于审计职员的经验不同,素质不一,随意性大,因而难以正确地选择抽样范围和重点,这就可能因审计职员的判定失误而遗漏重大事项,产生审计职员无法对财务表报作出正确评价的风险。第二,在抽样数目和样本选择的盲目性,使审计职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用这一结果来正确判定财务表报的总体特征,从而使审计职员对财务表报的评价难以自圆其说。第三,判定抽样着重于对结果的检查,而忽视了对企业业务的检查,从而无法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舞弊行为,物别是当这种舞弊行为直接到财务表报的真实正确性时,这种失察可能使审计职员承担极大的风险。
大学排名 由于抽样审计方法的这些缺陷在财务表报审计中的充分暴露,遭到了人们的普遍非难,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社会声誉。
四、内部控制评价奠定了抽样审计技术的基础
尽管审计环境的变化向抽样审计方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也为抽样审计技术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审计职员重新审阅了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公道性。他们熟悉到现行的抽样审计方法只是凭借审计职员的主观判定和实际经验对财力表报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查,而忽视了大量的业务活动,无法发现和揭示企业内部发生的、对财务表报真实性和公允性有重大影响的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误,因而难以对企业财务表报作出正确的判定和评价。但是,庞大的企业规模和繁多的业务活动,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回到具体审计方式,而只能在抽样审计方法本身寻求改进。从此,审计职员开始了改革抽样审计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