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考(2)
2017-08-13 02:13
导读:(二)保障要素 审计质量的保障要素很多,回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有一支过硬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
(二)保障要素 审计质量的保障要素很多,回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有一支过硬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加进WTO以后,市场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题目。世界各国对审计队伍建设都非常重视,很多国家都把人才的引进、培养作为提升审计质量的第一要素,制定了严格的进人标准和
培训的相关制度、措施,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审计职员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我国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审计队伍的建设,朱总理明确要求要从严治理审计队伍,狠抓审计干部队伍培训。审计署制定了审计职员准进制度,明确规定凡进进审计机关的职员必须经过。同时,制定了审计干部培训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为建立一支过硬、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全面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根本保证。 2 有健全的内部监视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机制,是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差错、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各地审计机关普遍实行了审计执法责任制、执法督察制、执法公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进步审计质量和水同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实践证实,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进步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3 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视职责的重要保证,也是规范审计行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和标准。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特别是《审计法》实施以来,审计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进步。 4 有与时俱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只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应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三)表现形式 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终极要看审计监视在维护经济秩序、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促进加强治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以审计信息、报告等作为载体体现出来的。笔者以为,其中最为主要的载体是审计报告,这是由其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作用决定的。 1 从内容上看,审计报告既勾画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起止时间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总体轮廓,集中、客观、全面地表达了审计机关所查证的事实、依据的法律规定、改进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治理的意见建议。因此,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和质量的综合反映。 2 从作用上看,审计报告具有其它审计文书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第一,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领导了解审计情况的主要渠道。按照审计法和审计工作准则要求,审计组在完成审计工作后,要向指派机关写出审计报告。审计机关领导通过报告全面、如实了解审计情况,便于加强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指导。第二,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的重要途径。第三,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作出审计处理决定、出具审计意见书的基础。第四,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服务领导宏观决策的桥梁。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两个报告,既是反映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审计工作服务领导宏观决策的重要载体。 3 从实际情况看,审计报告已成为了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主攻方向。但现实中,审计报告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报告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文字表述不恰当的数字堆砌,缺乏深层次原因分析以及从机制制度上提出解决题目的意见不够等等,已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审计质量的进一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