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考(3)
2017-08-13 02:13
导读: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表现 审计机关是一个综合性经济监视部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
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表现 审计机关是一个综合性经济监视部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审计主体方面的,也有审计客体方面的;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也有职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审计目标是否明确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既定方向和预定结果,它不仅能体现审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而且影响审计事业自身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政府审计的目标定位不同。审计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偏差,意味着审计内容、手段以及技术的偏差。假如审计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就会使审计监视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影响审计的质量和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审前预备是否充分 审前预备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收集审计资料、编制审计方案、选派审计职员等。预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审计实施效果和质量。审前预备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为:审前调查不够深进,编制审计方案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被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不够全面;没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前培训,以及审计技术方法预备不充分等。假如审前预备不充分,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实施中的盲目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三)审计实施是否彻底 审计实施是审计职员检查被审计单位账目、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实施中能否按审计方案检查被审计单位资料,发现的题目线索是否及时查深查透,并取得完整正当、有效的审计证据,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审计实施彻底与否,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际工作中导致审计实施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方面。如审计职员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审计抽样测试和判定,导致审计重点不突出;没有按方案要求对会计资料进行全面审计;审计证据收集不够全面、充分等。二是审计客体方面。如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复杂,会计职员业务素质不高,提供审计的会计资料不完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四)审计处理是否公正 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计事项,处理审计查明的题目,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审计实践中,由于受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有些审计处理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审计定性不准、审计处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处理处罚偏宽偏严等,而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
(五)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审计监视的复杂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与恢复审计制度初期相比,有三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向团体化和行业向系统化发展。很多企业通过重组、吞并等形式,由零散的小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了团体公司。一些行政单位也由过往的块块治理,发展成为了系统的垂直治理,审计难度明显加大。二是审计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随着经济和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工作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治理和效益审计延伸,由单纯的审计处理发展为处理和服务并重。特别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审计工作已由对“事”的监视转向了对“人”的监视,审计监视的复杂性明显加大。三是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进WTO后,政府和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使审计监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加大,进而对审计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六)审计职员素质及审计技术的局限性 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职员素质的低劣和方法技术的落后,必然导致审计质量的低劣。职员素质和技术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少数审计干部特别是基层审计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要求。从职员结构上看,复合型审计人才较少,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在基层审计机关较为普遍,由于经验和能力均受到一定的局限,使审计监视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达到的预期要求;二是审计职员工作责任心和对职业的关注状况。除了业务能力外,审计质量的还有职业精神。假如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甚至造成审计过失,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三是审计技术方法还比较落后。随着国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一方面,对审计技术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经济活动中的舞弊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制约了审计监视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工作质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