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审计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3)
2017-08-13 05:33
导读:功用之三在于经济监视,即治理审计在发挥评价、鉴证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对治理经营活动的监察与督促作用。但需指出,治理审计并不是为了监视而监
功用之三在于经济监视,即治理审计在发挥评价、鉴证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对治理经营活动的监察与督促作用。但需指出,治理审计并不是为了监视而监视,找题目、查错弊并非其首要或主要的工作内容,而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题目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企业改进经营治理,进步经济效益。实际上,这种经济监视寓于其对企业的服务之中。
二、公司治理及其特性认定
中外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表述较多,相比而言,能为多数人接受的是认定其为“一种制度安排”,即指关于公司内外部利害关系人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安排,实在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这种相互制衡机制及其有效运行,在公司内部是通过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及治理层之间的契约直接支撑的,在公司外部是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及经理市场上的竞争间接实现的。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指出,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同等的待遇,若其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补偿;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积极地进行合作;保证及时正确地表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题目,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治理职员的有效监视,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我们以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这样的机制并形成如此的效果,即在财产所有权与治理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互相配合的机制,并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监视制度,使各自的正当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公道约束。具体说来,主要有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首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必须明晰产权及产权关系,以此为基础对各权利主体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公道设定产权主体权利的行为边界,明确规定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以避免、克服及解决“内部人控制”等题目。
其次,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充分调动各权利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灵活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务求激励作用均衡有效,努力促成不同权利主体在诸多层面上的利益趋同。
再次,基于有效的激励需辅之以有效的约束之理念,建立健全监视与制约制度,针对不同权利主体及其行为采取经济公道、简便易行的监视和制约之方式,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以减少、遏制及杜尽“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掠夺经营”、“掏空资财”等行为与现象,进而在制度安排上降低代理本钱与监视本钱,进步运营效率、效果及效益。
最后,鉴于权责利效相结合的要求,无论是权利制衡、激励约束或绩效评价,都需要真实、完整的信息及其完全、及时的传递,因而必须确保信息的质量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要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以减少、克服及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题目及其产生的诸多弊端。
,我国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从其运行机制和治理水平看,间隔公司治理的实质性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经过改革、改组、改造形成的;同时,证券市场又是一个新兴市场,这就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才刚刚起步。正因如此,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题目日益突出、十分迫切,健全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存在着互动效应。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微观基础,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有效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不久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实施,这表明了证监会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题目。由于治理结构不公道而引发的题目日渐增多,若不尽快加以改进或解决,则难以规范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