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型内部审计(4)
2017-08-18 04:08
导读:(2)评价审计委员会的活动 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应当具有下列特征:正式的书面形式的审计委员会章程对目的,成员及独立性,会议频率,成员的作用和责
(2)评价审计委员会的活动
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应当具有下列特征:正式的书面形式的审计委员会章程对目的,成员及独立性,会议频率,成员的作用和责任,与治理层、内部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报告责任,进行特别调查的授权等进行阐述;实际的活动与章程的规定相比较;实际的活动与正式的指南和规则相比较;实际的活动与最佳实务相比较;以及审计委员会使用正式的自我评估程序。
审计委员会对保证治理结构及其支持程序的有效性负终极责任。因此,将审计委员会的活动与章程中确定的作用和责任,以及外部指南和最佳实务等进行比较就非常重要。例如,审计委员会的结构和章程必须包含特定的责任和与Sarbanes-Oxley Act,SEC规定和其他公司治理指南的遵守有关的最佳实务。内部审计师经常应审计委员会的要求进行这类评价,以证实他们遵守了这些新的规定。当然,必须将这些责任和最佳实务整合到公司总体的治理活动中。审计委员会章程还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师具有有效执行和遵守审计标准所需的各种资源,接近委员会成员的权利和接近高级治理层的权利。该章程必须和内部审计部分的章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最后,内部审计师应该将这些评估视作通过观察、练习和建议等方式为审计委员会提供价值的重要的机会。
(2)治理责任审计
治理责任审计是以评价治理(经营) 责任为主要的业务内容,通过对经营治理活动(经营或项目、业务或事项等) 进行审查与评价,并采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其经济性、效任性及效果性,从而找出差距,挖掘潜力,进步效益,或证实效益优劣,评价治理绩效,提供咨询意见,增加公司价值。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一种典型的治理责任审计,涉及决策审计、效益审计、经营审计和舞弊审计等相关内容,是一种特色的治理审计。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五)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1、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
随着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司中水平的进步,通过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纵平台,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
2、内部审计的实施应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为减少重复审计,进步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机构与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内部审计应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职员的气力转变为寻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合作协调关系,如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相互交流审计报告和治理
建议书、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等等。这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职员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反馈机制,以进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只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结合起来,并互动地发挥作用,才能保障整体企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
(六)协调并同一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
近几年,作为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规制的重要举措,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相继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二十余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除此之外,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这些规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急需在实践中积极鉴戒国外先进的经验,紧密结合公司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职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视等题目,寻求各法律法规的协调与同一,以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通过具体规制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