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信息认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出发点新论(3)

2017-08-19 03:23
导读:2.所有者对他人的认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财产的数目不断增加、其形成的空间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所有者再欲自


  2.所有者对他人的认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财产的数目不断增加、其形成的空间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所有者再欲自己直接治理自己的财产已越来越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他已有能力承担指派他人为其治理财产所需要花费的本钱。因此,所有者开始将自己的财产交由他人来治理,所有权与治理权发生了分离。受权行使财产治理权的治理者要按照所有者的要求报告所管财产的有关情况,以便所有者及时了解自己财产增减变动状况。但是两权分离以后,财产的治理权从其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由治理者把握,治理者了解和占有全部的财产信息,而财产的所有者则不完全知道,因此而形成了所有者和治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治理者将有关的治理信息,有关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向所有者报告。然而,由于所有者不了解其财产的治理状况和增减变动的情况,这就为治理者操纵有关信息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一旦治理者的行为出现差错或企图占有所管财产等情况发生,即会引发治理者操纵有关信息的主观动机,进而掩盖其损害或侵占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为了防止治理者提供虚假的经济或会计信息,加强对治理者治理行为的控制,所有者要对治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认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两权分离的最初阶段,经济活动、治理活动都比较简单,数目也比较少,记录与反映这些活动的会计信息信息量小,因此对其认证的工作量未几,技术性要求不高,所有者完全可以自己承担,还不需要指派他人代理。从“公元前三千年以前的伊拉克神庙里的那些账单已可见,账单系出自专人之手。”(注:郭道扬著,《会计史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在奴隶社会,欧洲庄园经济中实行的是一种受托责任的管家制度。“庄园里的经济决策权握持于奴隶主手中,而管家则执行奴隶主的决策指令,对整个庄园经济的日常治理工作负责。‘庄园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会计报告制度,它要求管家必须定期向奴隶主提交会计报告,并在报告中作出必要说明,以接受奴隶主对他的监视,而奴隶主则根据会计报告检查管家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注:郭道扬著,《会计史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383页)此时的会计信息认证是由财产的所有者亲身对他人即财产的治理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实施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所有者委派他人认证

  如前所述,审计是由会计信息的认证活动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通过探寻会计信息认证活动发展的过程来探寻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不论是所有者对自己记录的会计信息进行自我认证还是对他人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亲身认证,还都是审计的萌芽阶段,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审计。只是到了所有者委派他人对治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认证的阶段,审计才脱胎于会计信息的认证行为,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者拥有财产的数目越发增加,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强,导致记录和反映治理活动、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量越来越大、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难以把握认证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能,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往实施认证,他便委派他人代为行使认证的权力。另外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会计信息认证由所有者附带进行到委派他人进行,有其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既国家的产生。

  原始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过渡到了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当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并日益盛行以后,生产工具、牲口等生产资料也从公有逐渐转为个体家庭所有。同时,劳动产品也由公有财产逐步转变为个体家庭的私有财产,私有制出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进步了劳动生产率,畜牧业、农业和手的分工日益扩大,劳动产品开始出现剩余,这使得交换产生并日益频繁。私有制和交换的发展,又引起了财产占有的不同等,那些在氏族公社中担任氏族长、军事首领的人利用职权之便大量侵吞公共财产,多占在部落间战争中掠获的财物和战俘,对其他氏族成员的财产亦巧取豪夺。这部分人逐渐富裕起来,成为氏族中的贵族。在氏族的一般成员中,由于各个家庭占有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多少不同,劳动能力的强弱不同,也产生了贫富两极分化。
上一篇:审计:***与法制建设的利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