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
2017-08-22 01:23
导读:(三)国家审计的权威性高 一是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它把审计监视制度确立为
(三)国家审计的权威性高
一是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它把审计监视制度确立为国家财经经济治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审计法》是具体规定国家审计监视制度的基本法律,它以《宪法》关于审计监视的规定为依据,是对《宪法》有关规定的具体化,在规范国家审计监视制度方面,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法律。同时其他行政法律也是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审计并对审计中发现题目进行处理、处罚的依据;二是审计机关与审计职员根据《宪法》规定直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行政首脑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视权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不受本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使国家审计具有代表行使监视权力的权威性;三是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不但可以对各级政府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监视,还可以对经济执法部分如财政、税专、、工商行政、物价、海关等专业经济监视部分进行“再监视”的特性,促使其依法履行监视职责。不仅可对微观层次进行监视,而且可对宏观治理层次加以监视。由于审计机关专司审计监视,不承担其它业务工作,与其监视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居于客观公正的超脱地位,其监视工作更具有权威性。欢迎访问经济在线
(四)国家审计综合性广
国家审计是综合性的监视部分,一方面,具有监视面广的特点,它通过对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鉴证、评价,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上监视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其他经济监视无法替换的综合性作用,另一方面具有监视层次广的特点,不仅可通过大量的微观审计,直接督导微观主体依法开展经济活动,促进宏观调控措施在微观层次的落实和微观经济效益的进步,而且能够通过对广泛的微观审计活动的综合,向决策部分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宏观调控的改进与完善,间接进步宏观经济效益。此外,一般的专业经济监视,其监视职能只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单项监视,而国家审计,则可以对这些专业经济形式各业务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视与再监视,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经济监视,加之在审计监视的过程中,国家审计监视具有独立性强、强制性大、权威性高的特点,使国家审计监视具有一定综合协调作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趋势
(一)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国家审计发展的
1、当前基本国情与国家审计环境
我国处于主义低级阶段。党的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化的阶段。现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经济不发达、技术文化落实;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地区间经济文化很不平衡;***、浪费现象还很严重,要缩小或消灭这些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具有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很长时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将在瞬息万变的经济、
政治、***、法制、、、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一切旧的东西必须进行改革,不变革就影响发展,甚至会被淘汰。国家审计监视体系是我国经济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机关要想求得生存在与发展,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否则必然要影响国家审计自身的发展。
2、经济体系市场化对国家审计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又有社会主义的性质。从经济发展中用以调整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手段而言,一是价值和供求关系等宏观经济规律;二是国家的、法令和政府行政性法规等能够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人为规范。因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首先应是法制规范下的经济监视行为。通过国家审计,确保国家的财经法规行之有效地执行,保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