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阐述了市地情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其类型和特征所具有的新内涵和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市级党校在市地情资料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广东省一共有21个地级市(包括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市),是全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党校(包括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党校),各个地级市党校开发与利用好本市所拥有的市情文献资源,不但能为各市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各市的经济建设服务,而且在总体上能促进各市其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我省增创发展新优势提供重要条件。
l 市地情资料的类型和特征
市地情资料是反映与揭示市地情内容的文献资料集合,它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是指记载一个市(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文献,着重于现实和动态。市地情资料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市地情资料和社会市地情资料,前者是反映该市自然状况(包括地理位
置、气候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的文献资料。后者则是反映该市社会状况(包括人口、民族、行
政区域、政策体制、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等内容)的文献资料。
(2)按时间发展阶段可分为历史市地情资料和现实市地情资料。前者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该市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历史渊源,社会沿革等内容的文献资料。后者则是反映现阶段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教科文体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文献资料。
(3)按其范畴可分为宏观市地情资料和微观市地情资料。前者指反映全市各社会基本要素的总的情况和特点及该市在国内、国际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相互关系的文献资料。后者是反映该市(县)、某系统(单位)或某方面问题的具体情况与特点的文献资料。
(4)按其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出版的市地情资料和非公开的市地情报资料(即内部资料)。前者包括公开出版的书刊报及声像资料。后者包括各种内部出版、编印的刊物,快报,调查材料。文件汇编等。
(5)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印刷型市地情报资料和非印刷型市地资料。前者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后者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磁带、光盘等类型资料。
2 市地情资料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1)地方性。市地情资料反映的范围,以一个市地域内的各方面基本情况和特点为主,兼顾反映与本市相关联的有关内容,体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2)原始性。市地情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包括各种快报、手册、资料汇编、档案、手稿、拓片、图片等第一手材料),体现原始性特征。
(3)连续性。市地情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记录和反映市地情发展变化的文献资料也必然连续不断地充实发展着,体现出市地情资料内容上的连续性与动态性。
(4)广泛性。市地情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层次复杂载体多样,体现出资料收集的广泛性与多渠道性特征。
(5)无序性。市地情资料内容广泛,类型各异、载体繁多,来源分散,呈现出不易管理的无序性与不规范性。2开发利用市地情资料要解决五个问题
2.1 解决目标定位问题
目标定位是关系到市地情资料建设格局和服务方向问题。开发和利用市地情资料,既是一个为党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提供本地的有关资料,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问题,又是一个如何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问题。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战线上,党校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生力军,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形势对党校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开发和利用市地情资料,有利于党校系统的科研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发挥优势,党校图书馆既要为干部教育服务,又要为领导决策服务。市地情资料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定位在建设一个市地情资料的利用中心和研究基地这一格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