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典籍异常丰富,真正是浩如烟海。几千年来,反映封建王朝新旧更替的正史及其注释、考释的著作汗牛充栋;各个地区的文献资料,更是数不胜数。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今据《礼记·礼运》可知,孔子所讲的”文献”,就是《夏时》(指夏小正)和《乾坤》(指殷易《归藏》)之类东西。而相传这些都是夏、殷两代的重要史料,后人又进一步把“文献”解释为文章与贤才。汉郑玄注释《论语·八佾》说:“献犹贤也,或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他把“文”解释为文章,这容易理解;至于把“献”解释为贤才,则是根据《尔雅·释言》所说:献,圣也,圣与贤,意义相通,到南宋朱熹注《论语》,曰:“文,典籍也;献,贤也。”从此以为定论。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有关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等的各种资料而言。凡是和这一地区有联系的各种资料,不管这些资料的出版地在哪里,一概视为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涉及范围极广,往往从一个很不经眼的小问题上,通过认真的考据调查,会发现反映一个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些真实情况。 在历史上,地方文献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土地、财赋、人丁、物产等情况,以便统治阶级剥削、鱼肉人民。但是,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又是通过它的大量记载,而得以保存下来。今天,地方文献为党和政府完成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对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于编写伟大祖国的历史,它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我国地方文献的产生,历史久远,内容极其繁富,形式多种多样。若按阶段,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古代的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犊、帛书、谱谍、碑志、档案、拓片等等;近代的形式有书籍、档案、手稿、印模、簿籍、卷轴、舆图等等;现代和当代的形式有报纸、杂志、图片、画册、传单、表报、票据、文告、函件、照片、唱片、影片、胶卷等等。
地方文献按内容分,有史料、人物及其著作、地区出版物等。
(1)、史料:即古今中外有关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图书资料。
(2)、人物与著作:即是本地区有关对社会建设具有功绩的人士和作品,本地区历代人士的著述和有关这一地区著名人物的史传等。
(3)、出版物:即包括一切在本地区编印的书刊,不论是公开或不公开发行的各种出版品。从一地的出版物中,可以看到该地区的出版情况、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制作方向。
地方文献还可分为图片、资料、书籍这样三大类型:
(1)、图片:是指一个地区历史沿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语言文字、文物、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碑志、拓片等。
(2)、资料:即是有关一个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的记载文字,如档案、文告、传单、谱谍、标贴、版片、剪贴、信函、唱片等。
(3)、书籍:主要指地方史志著述。它是地方资料和区域性的历史地理著作的总汇。
方志最早以地理书的形式出现,逐渐涉及历史,并把有关地方的工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政治、财政、文教、司法、民族、宗教、人物、艺文、古道等各种资料收录起来,演变成为一种区域的史志。所以,方志最能体现出某一区域的特点,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方文献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方志,在地方文献的范围内占着一个很大的比重。方志的构成材料大部分来自现实(在此指旧方志而言),这就在客观上保存了一部分地方状况的真实性。因此,它的内容不仅比官修的一统志或地理志更为丰富,而且在歪曲现实的程度上,也比受封建王朝严密监督而编修的历代一统志小得多,这样,地方志所保存的材料在今天就有多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