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2)

2013-06-01 01:23
导读:恩伯说:发现和发明是一切文化变迁的根本源泉,它们可以在一个社会的内部产生也可以在外部产生。②虽然有不少文化人类学学者对L.A.怀特所持的技术

    恩伯说:“发现和发明是一切文化变迁的根本源泉,它们可以在一个社会的内部产生也可以在外部产生。”②虽然有不少文化人类学学者对L.A.怀特所持的技术决定论抱着质疑态度③,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谁也不能阻挡高技术向低技术文明区域的传播。如今造成导致社会变迁的技术力量以信息控制技术为代表,技术的引进还伴随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民主化的社会结构也在促使传统的社会机制发生变化。
    在全球化时代,要发展工艺美术行业不可能完全拒绝现代技术工具;要保护好传统工艺美术,同样也不能一味地拒绝现代技术工具。巧妙地让双手与机器工具结合起来,让人脑与电脑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下去。否则,那种“救济”式、“输血”式的保护只是一种保守的文化保护措施,根本无法让一种濒临灭绝的工艺美术焕发生机。只有那些依然能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工艺美术才是有生命力的,也才是参与了当代文化建设的好的工艺美术。
    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机器生产不可能彻底取代手工制作。在以往任何时代,高尖端的技术发明都无法覆盖所有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社会文化有分层,技术体系也有分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手工艺人的技能所反映出来的艺术品位和个性价值不会在工艺美术行业中彻底失去位置。
    当今一些文化保护工作者过于强调手工技艺的重要性,把它视为“诗意”的存在。其实,手工艺仍然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现代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我们不必过度强调它的重要性,甚至用它来抗拒被“妖魔化”了的机器巨子。虽然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之间存在着文化冲突,但不能以保护传统文化之名,拒绝现代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尤其是不能阻止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的进程。毕竟社会进步、文化变迁随时都在发生,对于促使这一变迁的技术逻辑应该有足够的尊重。 大学排名
    二、用与美的矛盾
    美不仅仅存在于纯艺术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也就是文化中。杜威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文化意义上的人造物,都有一种指向美的形式的倾向④。由于艺术与传统手工技艺以及现代工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让人难以从实用技术中划分出艺术的边界。威廉姆斯曾用“好的艺术”(fine arts)与“有用的艺术”(useful arts)⑤来区分日益复杂的艺术现象。这种区分方法并不是十分有效,因为易给人产生这样的错觉:有用的艺术与好品质是天然对立的;好的艺术也必定是彻底摆脱了功利性质。事实上,人类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艺术行为都不纯然是非功利的,今天堂而皇之占据着博物馆神圣展示位置的艺术杰作,通常都诞生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之中。今天被视为传世杰作的工艺美术品曾经都是人们的日用器物。
    有用之物可细分为生活必需物和特殊装饰物,工艺美术可大致分为日用工艺美术和欣赏用工艺美术,但不管是哪种性质的工艺美术都兼具“用”与“美”两种功能。作为收藏品、室内陈设品以及一般装饰物的工艺美术以审美欣赏为第一功能,同时它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改善人的气质的作用。日用工艺美术之用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其审美的功用是次要的、连属的。
    日用工艺美术和欣赏用工艺美术并不是截然分别的,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许多原本是日用的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却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演变成以装饰审美功能为主的欣赏用艺术。如传统建筑构件上的木雕逐步与建筑物分离,走上人们的案桌,成为独立的摆件;原本用于插花盛水的瓷瓶,发展成独立的陈设瓶;原本用于沏茶的紫砂壶成为橱窗里的珍玩。工艺美术发展还潜藏着另一条规律:当一种工艺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原本的实用功能可能被艺术表象掩盖了,从而造成工艺美术向非功利的转化。如刺绣与书画结合、竹编与书画结合、瓷雕与雕塑结合等等都使得这类工艺美术有“边缘”艺术的特点。当然,这条看似工艺美术自我发展的规律其实依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变迁这根本原因的制约。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作为当下消费者而言,最佳的工艺美术恐怕是既经济、实用,又美观的人造物。“用”与“美”的矛盾其实是一对文化矛盾,不同世界观的人们对此有不同偏向。过去,官办手工作坊直接服务于宫廷和上层贵族,生产者的个人意志基本上以消费对象的群体意志为转移(鲁迅曾把艺术区分为“生产者的艺术”和“消费者的艺术”)。他们生产的工艺美术品不论是日用之物,还是欣赏用之物都表现出价值失衡的现象。这类工艺美术品无明确的实用目的,过多地追求华美繁复的装饰效果,以“淫巧奇技”取胜,只能满足极少数权贵对财富和权力的占有欲。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和田玉雕“大禹治水图”,既不经济、实用,也不具有健康的审美趣味。中国现当代的工艺美术品在一定程度上还沿袭着宫廷工艺美术的特点,残留着重雕镂装潢、轻实用和艺术的倾向,如不少牙雕、木雕、瓷雕、微雕作品乍一看令人惊异,叹服于作品的工巧和毅力,但看过之后,没有留下多少回味的东西。此类材料贵重、造型陈旧、工艺繁复的作品显然已落后于时代,这些难以唤起当代人审美感情的人造物既无实用价值,也无审美价值。
    对比宫廷工艺美术的做法,民间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在处理用与美的文化矛盾上有较合理的做法。民间工艺美术主实用,同时又适度地进行装饰美化,达到“用”与“美”的高度统一。尽管可能装饰手法上略显粗陋,却因为真诚而显示出质朴的美感。文人工艺美术尽管不一定是文人创造的,却是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指导的结果,具有精雅的文化气息,达到了“用”与“美”的高度平衡。诞生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的上海露香园顾绣,积极地从书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在题材、绣法和格调上改造了传统刺绣的面目,使其具有了高雅的文化品位。嘉定竹刻自明代始就声誉鹊起,一个主要原因是历代的竹刻艺人都自觉地提高这门技艺的文化内涵。以徐素白为例,他广泛与文人雅士交往,并与当时的书画名家如江寒汀、钱瘦铁、唐云、沈尹默、程十发等合作,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品。
上一篇: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