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化毕业论文

2013-05-19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化毕业论文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论文关键词:自然诗人传统 创新  简约&nbs

 论文关键词:自然诗人传统 创新  简约  深邃 
  论文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从传统中创新?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意是其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自然诗人。他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1924年的《新罕布什尔》、1931年的《诗歌选集》、1937年的《又一片牧场》和1943年的《一棵作证的树》。他多次被美国的大学和学院授予荣誉学衔?获美国政府授予的荣誉勋章?并应邀在肯尼迪总统就职仪式上朗诵自己的诗作。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受此殊荣的诗人。他能享有如此盛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美国人对战争生活已经深恶痛绝。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森林、树木、河流都是他诗歌中常出现的原型?这种宁静、惬意的生活正是每个美国人所向往的。其次?他的诗歌使用大量的口语化语言?甚至连小学生都可以诵读。他的诗歌通过简单的文字来表达深邃的道理?使人们读完深受启迪。所以?弗罗斯特的诗歌被誉为是“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Ell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诗篇?《雪夜林边驻足》《修墙》《没有选择的路》等。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得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从传统中创新?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含义?是其诗歌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1传统中创新 
  弗罗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在传统中创新是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弗罗斯特常常被人称为过渡性的诗人?这是由于他处于“传统”和“现代”的边沿之间。在诗歌的韵律和形式上?他没有标新立异?而是采用传统的四行诗体的各种变体及无韵体。但他在传统中超越了传统?确立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含蓄隽永?把朴素随和、鲜活自然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英格兰口语融入到传统的扬抑格律之中?完美地运用了戏剧独白和对话。就其内容而言?弗罗斯特的诗歌同样充满新意?他全心致力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以乡土气息表现普遍的社会现象。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弗罗斯特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卡尔·威尔莫尔说?“我听到我所写的所有东西。对我来说?所有的诗歌首先是种声音。”12o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他强调音与义的和谐统一?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意义的声音”(Sound of sense)这一概念?构成他的诗歌美学核心。弗罗斯特十分注重语言的自然节奏和诗句的音乐效果以及音与义之问的联系。在这方面《雪夜林边驻足》尤值一提。 
  《雪夜林边驻足》讲述了诗人被美景陶醉?而想放弃人生的旅程。然而?出于对生活不可推卸的责任?诗人继续前行。诗歌中的sleep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一个表示人生的旅途中短暂的休息?最后一个则表示死亡。大量使用辅音<p>也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为了给人一种放松的快感。“sweep”一词既有声音的意象也有听觉的意象。当读到“the other only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两行时?读者的耳朵似乎听到北风的呼啸声?眼前也仿佛看见雪花飞扬的景象。“easy”给人以轻柔的感觉。

2简约中见深意 
  弗罗斯特诗歌的语言可谓平淡无奇?即使是未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也能读懂。然而?他的诗歌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与他大量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分不开的。他诗歌中运用的比喻和象征与美国新英格兰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他是想处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更加冷静、更加清楚地观察光怪陆离的美国社会。所以?弗罗斯特的诗是颇有深度的。他不仅了解自然?也了解社会?只不过是用极为朴实、明白的语言和比喻与象征等手法?把对于社会、人生的见解溶于其所写的自然景物中。也正是因为他诗歌中那种朴实、明白的语言和比喻与象征等艺术手法?掩藏了复杂的思想和赋予诗歌的广博的内涵与深刻的哲理。例如?在表现人生的两难境地方面?《没有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主题就更加明确?寓意更为深刻。在此诗中?诗人一开始便遇到了难题?两条路摆在面前?到底该走哪一条呢?他站在路口思考良久?最后踏上了那条“绿草如茵?鲜见足迹的路?还企望来日在走另一条。”_3o这首诗歌表面上看来是诗人选择前行的道路?实际上却是指人生之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难题——在选择另一条道路时就必须牺牲这一条?而这个选择将会影响你一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象征手法的运用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比比皆是。在《雪夜林边驻》一诗中?树林象征着整个自然界?树林的主人和村庄则代表着人类的社会和生活。小马表面上代表着动物界?实际则象征着一种生活?一种不能理解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生活。因此?诗中个人的矛盾便具有普遍的意义了。 
  读弗罗斯特的诗可谓是一种享受?那是因为他的诗歌遵循着“开始于快乐?结束于智慧”的美学原则。《修墙》正是这样的典型。这里的墙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具体的墙?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里。那堵“墙”象征阻断人类沟通和理解的障碍?“墙”亦可象征人与人之问互相猜疑、冷漠甚至敌意?又可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表面写的是“修墙”?但实际上却是关于“拆墙”的。在诗歌的一开始作者并没有直接提倡应该拆墙?而是用I t来做形式主语?说它不喜欢墙?这是一种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He is all pi ne and I at-n appl e orchard”再一次表明了作者劝邻居没有必要再一次修墙?因为他们之间的这道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这里作者代表了“apple”?苹果在圣经中是智慧的象征?而邻居则代表“pine”。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也有融合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了人们之间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诗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不应有一道“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人与人之间坦诚相见?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平等互惠?那么“墙”则是多余的。由此?整首诗则寓意深刻?人与人、国与国应相互尊重?和睦共处?诗人对未来的希冀?人间友谊之花常开不谢。 

上一篇: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化毕业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