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思考化毕业论
2013-07-16 01:1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试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思考化毕业论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论文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论文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论文摘要:文化也是生产力。一直以来,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它是经济、
政治的附属物。事实上,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把两者统一起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党总结
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党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我们应站在世界文化的制高点,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
历史责任,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也是生产力
所谓“软实力”,根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解释,就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它来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政策和机构体制的吸引力。我国历代思想家及明君贤臣都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认为要实现国家的意志和赢得他国的尊重,应当行“王道”而弃“霸道”;解决与他国的冲突,强调“以德服人”、“攻心为上”。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为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政策提供价值观基础。如果广义
地理解文化这个概念,把它解读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话,那么“国家软实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基本上是差不多的。由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
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文化也是生产力。一直以来,国内对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大贬低了文化的地位。把它视为经济、政治的附属物。事实上,现在的文化不仅可以唱戏,而且还能唱经济大戏。据测算,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3%,而美国的占比高达25%,日本达到20 %,欧洲平均在10%到15%。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但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诬髓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大国,各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差异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
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变的发展新趋势。多元主要反映在政治信仰上选择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的人数增多。在思想理论领域内,也出现了“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儒家”等主张和观点。多变主要反映在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频率加快,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不断产生、不断更新,各种流行文化、时尚消费层出不穷;人们的价值选择经常变化,人们思想文化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和兴奋点的转移频繁。面对这种情况,靠什么引领整合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想意识,最大限度地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呢?必须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作统领,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把两者统一起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是公益性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事业,它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这方面的投人。从内容到机制体制方面都有很大创新。全国文化事业经费年均增长22.5 % 。“十五”期间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目标,“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799个,文化馆3217个,博物馆1722个,文化站37384个,社区、村文化室137665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整合的数字资源达到68TB,辐射上亿人口。公益文化事业正在成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但毕竟公益文化事业的覆盖面还不够,还必须加大投人,进一步推进创新,使我国的文化事业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