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杂论鲁迅的文章网(4)

2013-08-18 01:03
导读:为人性之光;时危,则由其灵感,生整理者如加尔诺,生强者强予拿破仑之战将云。”他所反对的,是由于科学的发达而导致的物质主义,或者说,本来意
为人性之光;时危,则由其灵感,生整理者如加尔诺,生强者强予拿破仑之战将云。”他所反对的,是由于科学的发达而导致的物质主义,或者说,本来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芸芸众生只知追求物质享受,不知精神为何物:“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盖如此矣。”

  而他所反对的“众数”,确乎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他考察西方史的演变之后,认为以民主取代君主,固然是的潮流,“而众庶果足以极是非之端也耶?”西方民主到了当时,也已是百病丛生,“同是者是,独是者非,以多数临天下而暴独特者”,使个性被扼杀,必然导至“全体沦于凡庸”。在西方已是如此,何况国民愚昧之中国?其结果,不过是以“千万无赖之尤”代替“一独夫”,“必借众以陵寡,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而当时力主“众数”的“所谓识时之彦”,鲁迅认为多数是拾人牙惠而不自知的“盲子”,少数是借民主之名谋私利的“巨奸”;今日再读这段话,能不让某些民主斗士汗颜?

  对此,鲁迅主张“非物质”“重个人”,“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民主制度,在他看来,都不是救国之道,只有国民的素质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立人之道,“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必须尊重发展个性,解放思想。“此所为明达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致,个性张,沙聚之帮,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 中国大学排名

  这些思想的来源,就是十九世纪末开始在西方兴起的基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非理性。刘半农曾赠鲁迅一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上联说的是鲁迅思想的来源,下联说的是鲁迅文风,对此鲁迅自己也认可。托是托尔斯泰,指他的博爱主义;尼自然是尼采,指他的超人主义。博爱主义与超人主义本是水火不相容的,鲁迅却能把它们都拿来为我所用,“别立新宗”,并以博爱的精神,超人的姿态,对中国社会作最为深刻的分析和猛烈的攻击。即使到了现在为许多人所不满的晚年,他领导左联,与共产党同路,而托尼的影子仍然存在,又何尝丧失一丝一毫的独立人格?他自始至终是一个外冷内热的诗人,卓然不群的战士。先生的一生,乃是博爱的一生,也是超人的一生。


反 民 主 的 鲁 迅

·姜太公·



  方舟子对鲁迅先生的推崇是显而易见的。然遗憾的是,以舟子的过人才学,仍难免流于片面。舟子论鲁迅思想价值一文〔见上文棗编者注〕,本人认为无论在思维方式还是在思想倾向方面,都有可商榷的地方。

  时至今日,毛泽东的治国思想对中国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大概是很少会有人视而不见了。以方舟子对历史的爱好,视毛为一代枭雄而加以敬仰,实不为过。

  但借毛对鲁迅政治思想的推崇来抬高鲁迅思想的价值,甚至将其推上永恒的圣坛,就有些难以服众了,可说是所托非人。

  尼采的超人学说作为政治思想可造成的危害,从比鲁迅稍后的希特勒身上,不难窥见一斑。为解释尼采学说对鲁迅的影响,舟子用“超人的姿态”来形容鲁迅,然后将鲁迅歌颂为“卓然不群的战士”。不知舟子是如何拴释“超人”的,从鲁迅身上鄙人是横竖看不出一点“超人”的影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舟子又称颂鲁迅的“博爱精神”,并谓其源之于托尔斯泰。以鲁迅多疑善怒的性格及“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斗争精神,恐怕离博爱精神还有一段距离吧?试想一下,如鲁迅确有象托氏那样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毛泽东仍会如是推崇他吗?当年梁漱溟只因劝毛对农民施点仁政,便遭来一顿臭骂。毛泽东恐怕是对鲁迅的斗争哲学更为推崇吧?

  那么,鲁迅思想在今天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呢?这个问题希望方舟子能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大及今天的现实继续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这里鄙人仅简单考察一下鲁迅在《偏至论》中流露的部分思想。

  一九○八年,二十七岁的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间以文言撰写了《文化偏至论》。如方舟子所述,该文对西方的议会民主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称民主制度“必借众以陵寡,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事实上,经检索发现,在被誉为“诗与政治结晶”的鲁迅杂文中,不仅没有颂扬民主的文字,连“民主”这个字眼都未出现过。

  鲁迅对民主为何持这种态度呢?

  鲁迅诞生在被称为“报仇雪耻之乡”的浙江绍兴,幼时家庭败落,曾被趋炎附势的亲友视为“乞食者”。他因此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堕落,对绅士阶级产生了极度的憎恶。与此同时,他又得以深入,从小和农民建立了较牢固的精神联系,具有老实农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鲁迅是本世纪初留学日本的。当时正值戊戌维新失败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日本成为中国流亡革命者的荟萃地。鲁迅常在课余时间赴集会,听,置身于誓死埋葬封建王朝的火热的时代气氛之中。日俄战争期间,他又在课堂放映的幻灯片上目睹了中国同胞替俄军做探子而被日军砍头的情景,痛感身为弱国国民的悲哀,这使他在跟封建王朝决裂的同时又增长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情绪,并愤而改医从文,立志要铲除国民的愚昧,拯救中国。同时,鲁迅在日本接受的各种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使他产生了对西方的不信任,并起而寻找资本主义以外的世界。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鲁迅对民主的观点显然受到他老师章太炎和德国思想家施蒂纳、尼采等人的影响。章太炎认为当大多数民众处于愚昧状态时,民主制的选举适足以压抑贤良之士。尼采更是对“文明的邦国”存在的虚伪和偏颇进行了揭露,他将治国的希望寄托在一两个超人身上,而视民本主义为蛇蝎。

  实际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思潮有着两种侧重不同的解释:一种强调平等,热心宣扬西方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潮;一种认为民主不过是自由在政治上的表现,因而更重视张扬个性,解放思想。胡适是前者的代表,鲁迅则是后者的表率。这种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择取,不难看出,是不同的生活经历、背景、思维方式乃至个性特征所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不像胡适,鲁迅并未在西方民主生活过。虽然鲁迅对民主的观点无疑有其可取之处,但在中国当时尚未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体制之前就把民主制度说成比专制制度还要酷烈,恐怕难免陷入另一种极端。西方民主制度在不断演变进化,以鲁迅当年对民主的批判来指责今天的民主人士,多少有点类似用格烈佛的小说来攻击今天的民主社会。中国现在的情况也不同于本世纪初,鲁迅思想对今天中国的意义尚需要更深入的探讨。比方说,在缺乏宽容,高压专制不下于当年的今日中国,如何发展个性、解放思想,想必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

  鄙人有个感觉,就是我们中国现今最需要的,不是鲁迅先生擅长的战斗精神,而是宽容。有了宽容精神,何来中文网上的接二连三的骂战?为了网上的和平,为了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小小的互相了解的园地,我们有责任宣扬宽容平和的做人态度,为中国的进步,脚踏实地的作点努力。虽然很流畅,但似乎并没有严谨的论证,因此我并没有被打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答 《反 民 主 的 鲁 迅》

·方舟子·



  对《反民主的鲁迅》一文我想说明两点。首先,我直接说明“毛泽东心目中的鲁迅思想价值,与我们认识的大概并不相同”,岂有拿毛压人之意?姜先生以毛泽东之凶残力证
上一篇: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传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