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

2014-05-21 02:5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研究 现代学术体系 人文知识

  关键词:研究 现代学术体系 人文知识

  论文摘要:‘‘文化研究’’应被理解为对2O世纪后半期西方知识运动的一次整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都突破了现代性学术体系的限制,在人文知识中破除了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三大神话,突出经验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重视跨学科研究对人文知识整体性的修复。

  “文化研究”当然不等于研究文化,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一个学科、或者一种研究方法,“文化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英国,以霍加特(Hoggart)、威廉斯(Williams)、汤普森(Thompson的几部经典著作为标志,一种新型的人术诞生了。这是学界对于“文化研究”之学术史的一般认识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克里斯汀·杰拉夫第(ChristineGeraghty)在10年前就曾指出,不能把“文化研究的诞生视为一个“瞬间”,它是在英国人文学术传统、战后福利制度、体系这一大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来的。Ⅲ在英国以外,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的批判,列菲弗尔对日常生活的重视,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学说,西方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的文化转向等越来越多的理论资源和学术现象纷纷进入“文化研究”学术史的视野。今天的“文化研究”不单是一个学科、一种理论、一个流派,它是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知识运动的一个产物,是西方知识界对自身传统的重新整合,是反思现代性学术体系的结果。它在意识和方法上,都发起了对现代性学术框架下的人文知识的挑战。

  一、现代性学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弱点

  “知识与社会是一种双向建构,知识行动既重构了当代的社会结构,又受到后者的反身建构”,具体的知识可能是个体的、零散的、偶然的,但知识的格局和体系则是社会性的,因此,社会转型通常也伴随着知识体系的重构。古典知识重视知识的价值,重视各种知识万水归源式的形而上的最高统摄,现代性则空前提升了科学理性的地位,使之成为知识合法性的标尺。科学精神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一切知识的基本设想,形成了关于知识的三大神话: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这三大神话构成了现代性学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学科门类的不断分化,学术生产和评价体系的体制化,学者的专家化和职业化。如果说这种意识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那么,它给人文知识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

  独立性神话要求人们相信知识和学术的独立和自足,区分知识和信仰,区分认识论和价值论。在积极的层面上,它使人文学术有意识地抵制特定社会条件下和的干扰,形成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在消极的层面,它掩盖了意识形态对知识的影响和渗透。专业性神话要求人们相信知识应该分门别类,在不同的领域实行不同的学科规范和价值标准,它回应了现代以来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趋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前现代意义上的通才和鸿儒已不再可能,学术研究的体制化和学者的专家化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在积极的层面上,它促进了人文知识的精细化和深化,催生了新兴学科;在消极的层面上,它回避知识是一个整体,陷入隔行如隔山,画地为牢的泥潭,滋生学术繁荣而思想匮乏的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就预见了这种知识状况的危机,反对把社会学、降低为局部科学。毕竟,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并非完全隔绝,不仅道德、政治、发展水平、性、地域性与人文知识的形成密切相关,自然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展也常常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对专深学问的推崇,对专业规范的固执,弱化了现代性学术的整体意识和思想性,掩盖了知识领域划分的人为性和历史性。客观性神话要求人们相信人文知识可以摆脱经验的干扰,知识主体采取中立立场是可能的,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客观真理是知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在积极的层面上,它造就了现代人文知识追求纯粹的学术立场、拒绝随意性、防止偏见的面貌;在消极的层面上,它把对客观中立的追求与对客观中立的实现混为一谈,掩盖了人文知识与经验、权力、学术体制的复杂关系。

上一篇:浅析《植物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