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佛教妇女观(1)

2014-08-16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佛教妇女观(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与本土经过长期的磨合、撞击、调适形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与本土经过长期的磨合、撞击、调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的平等思想吸引了中国普通妇女,但佛教与妇女的关系也受着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有歧视女性的现象,总的说来,佛教发展离不开女性,女性是佛教世界中的半边天。


[关键词] 儒家文化;男尊女卑;佛教思想;佛教与妇女.
 
[Abstract] Buddhism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 EasternHan Dynasty, and after a long run impact and adaptwith chinese culture, at last format the uniqueChineseBuddhistculture, buddhist ideology ofequality attreted the chinesewomen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women also being affected by theConfucian patriarchaldiscrimination againstwomen ideology in some aspects·in genera,l women can notdo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Buddhism, Buddhism in theworld ofwomen is half of the sky·
[Key words] confucion culture; patriacha;l buddhism and women;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当时中国文化已经十分的繁荣,儒家、道家思想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佛教作为异乡文化的异乡异客,想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就必须与中国文化协调关系。随着佛教的广泛深入和与本土文化长期的磨合、撞击、调适、融合终于在中国文化中占到一席地位,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十分瞩目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与妇女的关系同样也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妇女观。因此,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来分析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佛教妇女观。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他提出的人伦、道德、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深深的沉淀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反映在妇女观念上,儒家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特别是家庭伦理制度,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妇女。“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中维护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白虎通义·三纲之说》说“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1]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中说“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2]73三纲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妻必须服从于君、父、夫。君臣关系代表着中国封建文化中的政治关系,臣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君主。父子关系也是血缘关系,子女必须听从父亲的旨意、夫妻之间妻子从属于丈夫必须好好的服侍丈夫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这样一个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级森严的宗法家长制度的影响下,对妇女当然会提出了一些理论要求及行为规范,“三从四德”是最基本的规范要求,《仪礼·丧服·子夏传》中说道:“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3]《周礼·天官·九嫔》中讲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4]班昭在《女诫·夫妇第二》一书中写道“妇女要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谓“妇德”不是才智绝异,而是幽闭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扫盲”不必辩口利词,而是择同而说,不道恶语,忖然后言,不厌于人;“妇容”不必颜色美丽,而是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妇功”不必工巧过人,而是专心纺绩,不好嬉笑,治齐酒食,以奉宾客;“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行违神祗,天则罚之;礼仪有愆,夫则薄之———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5]《礼记·内则》中谈到了一些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礼,(本题目可参考范例:家庭理财管理系统论文),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女不同椸枷,不敢县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箧笥,不敢共湢浴,夫不在,敛枕箧,簟席襡,器而藏之。虽婢妾,衣服饮食,必后长者。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6]这些都鲜明的体现了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的封建思想,特别是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尊女卑简言之就是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卑下,此观念习俗在父系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它是中国封建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女性苦难及屈辱的根源。《易经·系辞》中记载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从自然规律上肯定了男女性的地位有高低贵贱之分,男性高女性低,女人必须依从男人,男性与女性之间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这一现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一:从女性的本体认识来看。儒家对女性本体的认识来源于易学。易学认为,天是万物的源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地万物是由阴阳和合而成,乾阳坤阴,乾男坤女。《周易·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同创造万物的天的功能一样,《周易·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则顺从于天,《周易·坤卦》中还说道“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可见易学中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尊地卑,儒家就是在这种天尊地卑的思想上发展成为男尊女卑观念的。除了对天地有这样的认识外,易学还认为女性本体特征是阴柔、顺从,男性的本体特征是刚健,《周易·杂卦》“乾刚坤柔”说明了这一点。儒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个理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的特点是刚强坚毅,男性是干大事业的人应该具备天一样的特性自强不息,包容万物,女性的特点是柔、顺,因此女性应该以这一这点作为美德,服从男性。为此,儒家为女性制定了专门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从女性的社会价值来看。在封建宗法制家庭中,男人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女人就是男人们的附属品,处于被奴役被欺辱的卑弱地位,她们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的规范、必须听从夫家的旨意、服从夫家的意志、受到夫家的管制,女人的首要任务就是生育小孩为夫家传宗接代,不仅要能生育,重要的是会生男孩,母以子贵,只有生男孩女人在家中才有一些地位,其次就是服侍好她们的公公、婆婆、丈夫,抚养小孩、打扫卫生等。《说文解字》中解释“妇,服也”也道出了女人在夫家的主要职责。对于女人的社会功能而言,儒家思想认为女人没有政治参与的权利,女人误国,女人是祸水,汉代郑玄也说“妇人,阴也;阴静,故多谋虑,乃乱国”也道出了女人不能干预政治、女人祸国的思想,否认了女人的社会价值作用。在历史中有许多把亡国的罪名归于帝王宠爱的女人,如商朝的灭亡人们认为是商纣王太听信妲己的谗言,“惟妇言是用”;唐朝的安史之乱人们认为是唐玄宗太宠爱杨贵妃导致的,不把主要责任归于唐玄宗,而归罪于杨贵妃,“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明朝的灭亡不归罪于崇祯皇帝,而归罪于名妓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等等。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凤毛麟角的出现几个在政治舞台上轰动一时的人物,如北魏冯太后、唐代武则天、清朝慈禧太后等,但总的说来,她们只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女人是祸水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已根深蒂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试析全面取缔商业网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