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佛教寺庙的神圣性和世俗化浅谈(1)(2)

2014-09-29 01:13
导读:第三,佛教寺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的统一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佛教寺院的神圣性关系到一种宗教精神文化及其存在意义的本质归属所在,但它的僵化会影
  第三,佛教寺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的统一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佛教寺院的神圣性关系到一种宗教精神文化及其存在意义的本质归属所在,但它的僵化会影响其宗教传播的范围;而寺院的世俗化管理是任何朝代任何宗教都要面临的与时俱进发展的需求,但它又会削弱其在佛教信徒心中的神圣性。这是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我们对此的态度可以从历史上找到一些借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时其教义教规与今天的中国佛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始的印度佛教到汉化佛教的各个宗派,到完全中国本土滋生的禅宗佛教都让我们看到宗教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世俗化的进程。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能让我们更加清醒的理解今天佛教寺庙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变迁。如果佛家寺院为保持其宗教的原始性和神圣性,裹足不前,或者只是委身为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必将酿成佛教在中国的悲剧,因为这样很可能导致佛教的衰落。在中国得到发展的大乘部的基本教义即是普渡众生,救苦救难,我们能看到一个闭关只烧香拜拜佛,远离众生生活的佛门是走不进大众老百姓的心里,也实现不了它作为一个宗教精神上的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肯定佛教寺院的世俗化进路是有其本身发展需要的。
  有人认为,像诸如少林寺这样的佛教寺庙的管理方法能更好的整合和调动其资源,恰好能强化人们的佛教信仰,重新建构一种把入世法和出世法协调得很好的佛教认同及其资源利用模式。他们还引用太虚大师的的观点:中国佛教的复兴亟须善于管理寺庙、经营佛祖家业的出家人。所以,少林寺的发展过程及其理念,极有可能就已蕴涵了21世纪中国佛教信仰群体的新的建构路径。本人认为,这也是新时代下中国理想的佛教寺院发展理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总结
  在全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佛教寺庙等代表中国悠久文明历史的象征与载体是我们应该格外珍惜和爱护的对象。我们在谨慎继承和发展其宗教文化精神的同时应理性的思考其当代意义,尊重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自身发展的生存模式。坚持其佛教的神圣性和宗教精神的同时,让佛教寺庙走出其独特的发展之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抵抗利益化,商业化和政治化的倾向,并发展出一套新形势下的制度,理念来保护它,传承它,为现代公民找到佛教的精神归属,并使佛教在新中国发挥其更大的宗教价值和文化价值。
  
  注释
  [1] 霍国庆 主编,《佛教旅游文化》,[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1月,p155页
  
  参考文献
  [1]霍国庆,主编,《佛教旅游文化》,[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1月
  [2]刘红婴著,《世界遗产精神》,[M],华夏出版社, 2006年1月
  [3]李向平,“中国人的另一种信仰危机”,[J],河南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5月 第15卷,第3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盛艳
上一篇:昙花一现与黑暗中的光明(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