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三反”运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2)

2014-11-25 03:00
导读:二、“三反”运动与整党建党相结合 “三反”运动发动起来以后,中共中央指示,“三反”不是单独地搞,而要与其它活动如经济生产、思想政治工作等
 二、“三反”运动与整党建党相结合
  
   “三反”运动发动起来以后,中共中央指示,“三反”不是单独地搞,而要与其它活动如经济生产、思想政治工作等结合进行。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主要体现在与整党建党相结合之上。
   中国共产党自进城以后,一部分党员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丢弃了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头脑中开始滋生享乐思想,贪污腐化行为逐渐增多。据中央经委检查委员会统计,截至1952年6月,在全国3122437名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中,有贪污行为者1226984人,占39%。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向中央敲响了警钟。其实,早在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了资产阶级对党侵蚀的必然性和防止及克服这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毛泽东在问题刚刚暴露的时候就尖锐地在全党提出,要把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作为执政党的一件大事来抓,他认为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二中全会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党就会犯大错误。
   1951年12月22日,西南局鉴于贪污、浪费现象的严重,决定停止原计划的整党学习,全力转入“三反”的整风运动。中央当即肯定了这种作法,并号召其它局照办。
   随着“三反”运动的开展,形势越来越反映出与整党相结合的必要。于是,中央在1952年2月3日向全党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指出“‘三反’运动是一个更加现实与深刻有力的整党运动。如果不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三反’运动,则党内许多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分子就不能得到适当的惩处,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侵蚀与危害,也就不能彻底克服和肃清。所以,整党工作必须也‘三反’运动相结合,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党员八项标准的教育,进行登记、审查和处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针对干部队伍中严重的“三害”现象,中央要求对干部的教育也要与“三反”运动相结合,对干部作一次认真的考察和了解。“三反”运动也是了解干部、教育干部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群众团体和部队的领导机关,在“三反”斗争中,应该对所属干部作一次深刻的考察和了解,必须毫不迟疑地开除一批丧失无产阶级立场的贪污蜕化分子出党,撤销一批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和那些居功自傲、不求上进、消极疲沓、毫不称职的分子的领导职务。一些负责人认为这些人曾经为革命和建设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开除这些人出党和撤销这一些人的职务,非常可惜。针对这些错误观点,中央坚定地指出,如果没有开除和撤销他们的决心是错误的,过去我们党内对于这类坏人所存在的自由主义思想,必须坚决地加以克服。与此同时,中央要求各级党委领导要高度重视这个“组织建设上的一个严重的任务”,必须大胆地、坚决地提拔一批有德有才的优秀分子到各个工作的领导岗位上来。
   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党组织受到了一次实际有效的整理,又创造了建党的有利条件。因此,在“三反”运动接近尾声时,党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仍然要继续结合“三反”,对党员进行八项标准的教育,并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党员标准对所有共产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和处理,严肃整顿党的组织,批判贪污浪费、腐化堕落的行为。吸收各机关“三反”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积极分子入党;吸收工矿企业中觉悟提高的工人、店员入党;同时,各大中专学校,学生群众经过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三反”“五反”,在思想上、政治上日渐提高,要吸纳一部分到党组织中,以巩固和扩大学校教育中马列主义的阵地,从而更好地、更多地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反”运动与整党建党、考察和教育干部互相配合、互相推动,既保证了整党工作的顺利,又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强健党的肌体,纯洁干部队伍,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负面典型案件教育全党
  
   毛泽东指出要“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 “三反”开始后,“要将同志们的注意力引向搜寻大老虎,穷追务获,不要停留,不要松劲,不要满足已得成绩。”正是在毛泽东及中央的严格要求下,全国“共查出贪污分子和犯贪污错误的一百二十万三千多人”,查出“被贪污的赃款赃物六万亿元(旧币)。”“在全国打出一千万元以上的贪污分子最高数为二十九万二千多人。”为了惩处这些贪污腐败分子,中央制定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处理小贪污分子的五项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中党员犯有贪污、浪费、官僚主义错误给予党内处分的规定》等条例,对查出来的贪污分子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惩处,其中震惊全国的大案当属刘青山、张子善案件。
   刘青山为当时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张子善在建国初期任当时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专区专员。二人在任职期间,肆意挪用、滥用公款,“先后动用全专区地方粮存款二十万亿元,宝坻县救济粮四亿元,干部家属补助粮一亿四千万元;从修潮白河民工供应站中,苛剥获利二十二亿元;贪污修飞机场节余款发给群众房地补给价合计四十五亿元……”其贪污之巨,令人震惊。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两犯死刑。
   二人均是十多岁就参加了革命,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考验。20多年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中,曾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据此向毛主席说情,说鉴于二人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不要执行死刑,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二人于1952年2月10日被处以枪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对这个典型案件的严肃处理,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影响大、震动大、教育意义也大。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我们党“决不做李自成”,决不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对于危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腐败现象毫不姑息,决不手软。薄一波同志日后回忆说:“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决心和行动,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向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极大地唤醒和教育了干部。
   1952年5月底,全国的“三反”运动基本结束。中共中央号召各地要巩固“三反”成果,一方面克服“三反”带来的暂时的消极情绪及其他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在党政军系统、在高中等学校、在各生产部门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划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建立工人阶级思想的领导。
   “三反”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重大的党内整党建党运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是自觉地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腐蚀,保持共产党人廉政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实践。“三反”教育了党、纯洁了党,也极大地教育了人民群众,使党风、社会风气得以根本好转。在我们党由武装斗争转向和平建设的过渡时期,不懂经济建设、缺乏执政经验的党员很多,受到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和封建思想腐朽的党员也很多,官僚主义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党中央工作的部署和政令的推行,因此,在当时采取运动式的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党当时最为有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但是当时在“三反”运动中采取从上向下压指标、摊任务等强制性的、粗暴的工作方法、搞全民性的运动等等,客观上助长了“左”的情绪。今天,党内的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也十分严重,现在主要是依靠法制来制约和惩处,不必采取“三反”这种群众运动的方式。但“三反”运动在充分依靠群众,在坚决惩治腐败、从严治党等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528,612,671.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7,17,26,64,385,469.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35.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2,87,524.
  [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147.
  [6]杨继亮.腐败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49,77.
  [7]这里指当时流通的旧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人民币代替旧人民币。按规定,新币一元等于旧币一万元.
  [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138,15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李惠清
上一篇:试论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1)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的现代价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