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三反”运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

2014-11-25 03:0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三反”运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本文阐述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三
摘要:本文阐述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三反”)的运动。从通过思想动员,唤起干部群众对“三反”的重视以及“三反”运动与整党建党相结合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负面典型案件教育全党。
  关键词:“三反”;思想动员;整党建党;负面典型案件
  
   建国之初,为了积累资金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给抗美援朝提供坚实的物质后盾,党中央于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增产节约运动。但就在这个运动中,人们发现在许多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这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从1951年11月开始,党中央号召人民群众在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三反”)的运动。这场“三反”运动历时半年多时间就胜利结束,不仅挽救了大批干部,而且教育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我们党在短时期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这与党在“三反”运动中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分不开的。
  
   一、通过思想动员,唤起干部群众对“三反”的重视
  
   “三反”运动的发起主要源于东北局、西南局和华北局向中央提交的三份报告。报告批露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简称“三害”)的普遍存在,引起了中央的高度警惕和重视。毛泽东阅后,尖锐地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党中央立即着手发动“三反”运动。1952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正式展开了“三反”运动的大动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首先,向干部群众阐明“三害”的危害及“三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害”现象并不是1951年才出现的,可以说自中共占领城市以来,贪污案件就时有发生,到后来愈演愈烈。这与干部队伍严重不纯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极需招收新干部,一些旧军政人员、投机分子乘机混进了政府机关;党组织中也混进了一些动机不纯、行为不正的人员;个别干部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所以许多干部或多或少都有贪污、浪费的行为和官僚主义作风问题。
   “三害”现象如此严重,若不加以反对和克服,必定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危险。在发动“三反”运动之初,党中央向干部群众深刻指出“三害”的可怕和危险,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阐释了这种危险的表现。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新中国才刚刚建国一两年,经济十分困难。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半用于国内经济建设,一半要用于抗美援朝。因此,当时最缺的就是资金。在全国人民厉行节约的浪潮中,大量的资金却被贪污浪费着。这不仅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和规模,而且对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破坏作用。其次在政治方面,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行为“使党、政、军、民系统的一些干部逐渐被腐蚀,因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直至脱离革命。这种情况,也必然为反革命分子造成极大的空隙。”因此,党政机关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不仅破坏国家经济建设,破坏党的形象和信誉,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且会遭受到反革命分子利用、收买和瓦解的危险,影响党和人民的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如果采取麻痹观望态度,必然要犯严重的错误,各单位必须深刻意识到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意识到“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反”刚刚开始,就有人认为,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自古已然”,是旧中国的习气,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清除。为了顺利推行“三反”,增强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心,中央又分析了“三反”胜利的可能性。薄一波同志(当时任中央人民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证了彻底解决“三害”的可能性。一是人民的支持。人民作为新中国的主人,“人民的利害与国家的利害统一之后,对于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现象不但表示不满,而且愿意和这种现象作坚决斗争了。”二是干部的条件。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者只是少数干部,绝大多数对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都是忠心耿耿的。毛主席针对这个问题,曾专门作过批示,他认为,如果说要将一切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全部彻底解决清楚,需要很多时间,但“就一般情形来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特别是一般的浪费现象,就一个机关来说,从调查、研究、批评、检查,到定出新的制度,停止浪费开支,大约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够了,许多机关已有这种经验。”
   党中央对“三害”后果的分析和“三反”胜利可能性的论证,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投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积极性,消除了他们的担心和顾虑,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奋斗激情,使他们全力以赴加入到“三反”斗争中。
   其次,要求领导干部从行动上坚决贯彻执行。
   毛泽东非常重视“三害”问题,他尖锐地指出必须把反对“三害”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重要。”他常常亲临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参加会议,听取汇报,以掌握全国情况。对县委以上的报告,他都要亲自批阅处理。在整个“三反”运动中,毛主席写的指示、批语、书信等多达233篇。
   他非常重视各级领导要亲自抓这一条。要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政府的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军队的政治工作机关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将“三反”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规定中央直属各机关以直属总党委为单位,地方以中央局、中央分局为单位,政府以政务院及各委党组为单位,军队以总政治部及各大军区和各兵种的党委为单位,每两个月向中央做一次关于精简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报告。“违者,不论部长、行长、处长、局长、科长、股长或经理,一律撤职查办。”
   同时,要建立首长负责制,首长要亲自动手,发动群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按级相互检查。号召大家要像贺龙同志那样“亲自上前线”。各单位首长要以身作则,带头检讨,这是“三反”能否开展和深入的关键,也是“三反”斗争中一大特点。首长在群众面前的检讨作好了,群众就一定很快地发动起来,首长检讨之后,各级负责干部均应逐级地在群众面前检讨。干部检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为了发动群众,使群众解除对上级的惧怕心理,因而率先垂范,自我提醒;二是若本部门发生了贪污案件,主要负责人失察,必须检讨;三是干部本人犯了错误,必须作深刻检查。干部带好头了,群众就很容易发动起来。干部带头检讨也反映了共产党反对资产阶级腐蚀是坚决的、真诚的,意义十分重大。据当时的中央人民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同志日后回忆道:“我觉得‘三反’斗争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消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和巨大的决心与魄力,真正做到了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从严治党。”
   第三,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51年12月开始的“三反”运动,主要是采取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式进行的,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经验决定的。周恩来曾经指出:“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毒害,在中国的阶级社会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要完全地彻底地铲除这一积害,必须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实践也证明,一些已经开展“三反”斗争的地方发现之所以效果很小,是因为没有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因此决定充分地大规模地动员群众起来进行检举和揭发,把“三反”“贯彻到每个机关,每个工厂,每一条街和每一个村庄。”当时群众对“三害”有两种心理:一是放任自流。有不少人拿当时的贪污腐败现象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情况相比较,觉得事态并没有多么严重,简直可以算是没有了。这种想法也是合乎事实的,贪污腐败现象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应该是清正廉洁的政府,绝不容许这些丑恶现象存在。二是群众害怕检举后遭报复。“三害”者一般都是“有权有势”的人,普通的老百姓不敢轻易地检举,害怕检举后遭到打击报复。针对这种心理,各地“三反”领导干部向群众指出,检举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行为,和检举反革命分子一样,是一种爱国行动。一切爱国者对于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行为,不应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而应勇敢地进行检举,以使“三害”行为失去隐蔽的地方。党中央还指出,检举的形式不限,检举的内容可详可略。为了鼓励群众勇跃参加“三反”运动,政府对于积极参加检举并卓有成效的人员,给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保证检举者的安全。同时对压制民主、阻碍群众检举者严惩不贷。不论职务高低,一律撤换。各地的人民监察机关,均应设立人民检举接待室,各机关均应设立意见箱,便利检举运动的开展。经过动员,各地群众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参与热情,怀着满腔的正义感,积极参与到“三反”运动中来。各地新闻报纸,马路上、电影院、车站码头、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三反”的号召,“三反”的标语。群众性的“三反”运动掀起来了。一时间,儿子检举父亲,妻子检举丈夫,学生检举老师,下级检举上级屡见不鲜。据当时报载,“北京大学仅1952年1月份检举的93件案件中,40%的检举者都是自己的亲人。”“三反”运动成为全国性的正义行动,群众的参与对“三反”运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李惠清
上一篇:试论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1)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的现代价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