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现代价值(1)
2014-11-25 03:0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科学发展观的现代价值(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的本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的本质、目的、规律进行的全面概括,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现代模式,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和全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思维、科学的认知方式,而且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模式,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创新。“以人为本”价值思维的提出,现代科学认识方式的运用,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为新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人本思想;价值思维;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人本价值思维
人本思想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的综合发展理论。它是对传统以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长为目的的经济发展观的否定,相对于西方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而言,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全新的价值思维方式。它不只把人作为获取和创造社会财富的手段、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归宿,把人的生存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核心,突出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实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理性回归。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人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完善,无不是人类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进程,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形式,其本质在于探索与创造,其发展在于这种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的实现与升华。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经济过程,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始终作为主导者和归宿者而存在。经济的增长、成长、发展,社会的进化、变革、进步都要由人来体现。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彻底转换发展理念,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只有充分重视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有效增强人的创造力、发展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提升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拓展对自然诸物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是确保物质资源持续涌流,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而且也是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党的宗旨目标密切联系,从根本上确立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赋予社会发展全新的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强调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始终以人为中心,以现实的每一个人的发展为宗旨,把增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标准;它要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有效维护人的尊严、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切实保障人的权利、最大限度满足人的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思维方式,正是对现代人本理论的最好诠释,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物本思维的片面性和直观性,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刻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内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首先,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热情。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需求,同时为满足需求产生了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不仅因人始,且始终以人为中心展开,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从社会生产要素看,劳动者(人)是社会生产力中能动的、最终决定性的要素,生产资料的开发利用,生产工具的制造改进,无不由人来主导;从社会生产过程来看,人类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关系的体现。生产一交换一分配一消费各个环节,始终离不开人的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总是以人为归宿。人类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既不断地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也不断地发展自身、完善自身。正是人类的基本实践——生产活动,一方面发展了人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丰富了人的社会属性。正是由于人的主导,才使得经济发展富于人性,使经济活动作为人类自身的活动而与人类社会共存亡。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产生来自于其内心需求的满足程度。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便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而随着人越往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他对生命的满意度也越高,其自我价值的体现就越充分。正是这种对自身需求不断实现的欲望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激励着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创造,从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人不仅是发展的策动者、组织者,而且是发展的衡量者、受益者。物质财富的增长,精神道德的完善,人类文明的延续,无不围绕着人来进行,离开了人,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确立,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经济活动的本质,体验到发展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其次,科学发展观使人类更加重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实现更大多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标尺。科学发展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同步,意味着自然、社会和人的三种价值增殖。在作为类存在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人们通过实践方式的改善,使自然的存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存在方向转变,从而形成一种自然对人的价值增殖;在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他人或集团之间的关系上,人们通过相互交往方式的改善,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朝着更有利于个体人存在的方向转变,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关系对个体人存在的价值增殖;在个体人的现实存在方式与理想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上,通过上述两种转变,即个体人的总体存在方式的改善,从而形成其自身的现实存在价值到理想存在价值之间的价值增殖。这三种价值增殖就是作为发展一般的基本内涵。不言而喻,这些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自然的人化以及与此相伴而行的人的自然化这种互动过程的产物,归根到底,也都是人们实践方式改善的结果。离开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离开人的社会实践,离开人的价值取向与存在方式的价值增殖,就无所谓前进与倒退,自然也就无发展可言。所以,从根本上讲,科学的发展无非是人们实践方式的改善,无非是人们从现实存在价值到理想存在价值之间的价值增殖。整个社会制度的设计和推崇,现代化进程的组织和制动,都是以大多数人的幸福满足和利益实现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把大多数人的需求满足和自由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归宿,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类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开辟了人类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二、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方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它立足半个多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践,以30年的改革开放为实证基础,站在新世纪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更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用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进行缜密的研究,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与教训,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就新世纪新阶段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释,形成了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角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它把发展当作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对发展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根本目的,对发展的本质有了更清醒的把握;它要求发展是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发展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概括;它坚持人与自然的统一,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发展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指向;它把发展的实现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紧密结合,对发展的规律有了更科学的揭示;它强调发展要做到统筹兼顾,对发展的方式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冯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