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我国当代体育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1)(2)

2014-11-26 02:13
导读:中国传统体育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必须从学校抓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如今武术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进
  中国传统体育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必须从学校抓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如今武术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进入了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为了更好地加强武术教学,就必须从体育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武术教学的比重,从师资的培养上加强对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倾斜,同时教师要把与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的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使中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互为补充,使传统体育具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中小学生都习武,了解武术的人才能逐渐增多,学生们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才会形成良好的人人习武的社会体育文化环境。其次,还要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大力推广、普及传统体育项目,动员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传统体育项目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中具有健身、娱乐、教育性的内容,并加以弘扬,为传统体育寻求新的发展形式。利用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建立“中国体育节”、“奥林匹克日”,举办体现世界体育文化互补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使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普及。只要我们善于找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寻求新的体育发展思想方法,并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就会更有效地发展中国民族体育,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早日登上奥运体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高度重视和大力促进中国体育文化的创新
  
  民族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文化上的超越、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一种文化要不断走向全面,就必须具有开放的气度和创新精神。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以继承为主线的,但继承并不排斥超越。我们既要承认传统,又不能守旧。事实上,文化的发展决不只是原有内容的重复和传播,而需要不断有新的创造。文化的兴衰,全在于创新与否,没有创新就没有了发展和生命力,没有创新就等于倒退,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所以,真正的继承必然是有所超越,而又不失自身传统的特色。民族体育文化要在未来世界体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致成为前进发展的阻力,就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英国作家汤因比在对人类历史上若干强盛文化兴衰过程的调查中发现,凡是依赖已成功的经验应对新的挑战的文化都一一被淘汰了,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文化,对新的挑战作出创造性应答的文化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要以世界先进体育文化的水准来重新审视并合理超越本民族的文化。既不能脱离自己的历史传统,也不能脱离世界体育文化的轨道,而是走吸收古今中西体育文化之长,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的道路。
  在创新的同时,中华民族应该有我们的主体文化,应当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文化精品。要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并不排斥吸收西方体育文化中有益的成果。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体育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外来民族体育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比如我国篮球运动赛制的改革,就是依据NBA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吸收不等于照搬,还必须结合中国球员和中国市场的实际自主创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篮球运动模式,CBA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像NBA一样具有美好的前景。如果一味地引进、模仿只能是缺乏后劲、没有自主性,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因此在吸收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本民族体育发展的需要,借鉴和学习西方体育文化中最前沿的体育成果。不仅可以移植西方优秀的运动项目,如赛车、马术、网球、棒球、高尔夫球以及休闲体育中的攀岩、滑翔、蹦极、沙滩排球、漂流等项目;而且更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的体育观念,如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表现等观念;还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如体育俱乐部制、职业化等,并使之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之中并加以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使其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同时,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应该放弃和贬低本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哪怕它现在还是一个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国家。在中国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还要全面找寻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自信,提升我们的文化竞争力。21世纪将是一个依靠创新赢得竞争优势的时代,在坚持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寻求新的发展,这正是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希望、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希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五、以承办奥运为契机,推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弘扬我国崇尚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体育观念,展示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过程,也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体育文化的良机,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步入世界体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借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大力弘扬本民族体育文化,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加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和推广,让中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与西方体育文化交流、融合,努力将中国体育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之中。另一方面又要对西方体育活动方式进行加工改造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世界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加速我国体育文化的改造,使中国体育文化不断获得新的文化血液,加快推进中国传统体育跻身世界体育行列的步伐。同时,为使中国体育在21世纪能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正视目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的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球场暴力以及过分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的提升及身心的和谐发展,甚至以牺牲运动员身体健康去获取金牌和奖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推进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构建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体育氛围,应以人为出发点,把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人生安全放在第一位,突出体育运动中运动者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价值,把运动者的发展与完善作为体育运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同时要大力宣扬“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回归体育运动对于运动者身心健康与娱乐的价值属性,谋求运动者身、心和精神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实现“更健康、更人性、更欢乐”的体育运动价值理想。鉴于此,我国在申奥时及时提出了“人文奥运”口号,倡导体育运动要人文化,其目的就是要用中国的优秀文化丰富奥林匹克的思想理念,用中国文化特有的深厚底蕴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容。使奥运真正起到服务于人的和谐成长与社会和平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体育文化之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融入世界、同世界接轨的最好桥梁,但中国走向世界并不是要以走向奥运会为唯一标志。它应该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假如我们的中华武术按照奥运会的模式走向世界,就会失去武术自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就等同于西方一般的体育项目,因而也就失去了它走向世界的意义了。但是中国运动项目列入奥运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尽管我们已经看到和体味到在它的世界性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其他文化的融人和接纳,但融入的进程和发展的速度仍是非常艰难和缓慢的,需要我们耐心和努力。同时,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针对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来规划中国体育全面振兴的战略。我们选择了将中西体育文化的结合作为我们筹办这届奥运会的总体构思,在设计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体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进一步普及化、科学化发展,把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特色建立在世界体育文化这个大主题的基础之上,最终实现奥林匹运动的普及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繁荣。只有这样,中国人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才会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中国体育文化的崛起,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将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国体育文化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将顽强屹立于世界体育文化之林,就像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所说: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主、为基础的世纪。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孙鸿
上一篇:反贫困文化: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