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奥运会的发展趋势(1)(2)
2014-11-26 02:13
导读:四、交流性 奥运会率先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体育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不同人群能直接理解其体能符号,达到交流目的;具有竞争、互动、
四、交流性
奥运会率先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体育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不同人群能直接理解其体能符号,达到交流目的;具有竞争、互动、娱乐属性的体育文化更快地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使运动文化被全球认同。竞赛项目越来越多,参加的国家和人数越来越多,人类不断跨越空间、制度和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沟通,达成了共识,这是任何一项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开放性,是世界各族人民都参与的“全球性”的和平运动,它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这就为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有利的舞台。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载体。一方面,各国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将本国的政治局面、经济形势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能使别国了解自己,又增进了对别国的了解。另一方面,奥林匹克促进了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成为外交的重要补充,在特定情况下还发挥了官方外交的缓冲过渡作用。它使没有外交关系甚至相互敌视的国家的运动员走到一起,同场竞技。在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韩国和朝鲜运动员一同入场,引来一片赞扬声,这就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6]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完成了在正常情况下极为困难、也极为敏感的政治整合任务,促进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与和谐。
五、功利性
萨马兰奇在奥运百年回顾时说,“历史告诉我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政治是无所不在的……”体育与政治明显的纠缠在一起,奥运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容易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手段,为其政治服务。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他们的着装、标志代表的是国家,胜利与失败也代表国家的一部分,这就必然和所代表的政治联系在一起,竞争的结果和成就,就自然而然地带有政治色彩。“运动员是穿着运动服装的外交官”,这些身穿运动服装的“外交官”以及其淡薄的政治色彩,发挥着极其强大而又难以替代的政治功能,在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更高层次上实现着崇高的政治作用。中国的“乒乓”外交,使中美人民的关系及两国的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无法脱离政治。国家的态度与行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会程序复杂、耗资巨大,需要得到各个国家的支持。国际奥委会规定申办城市在提交申办报告时,必须提交本国政府的
承诺书。奥运会要实现“更快、更高、更强”,也需要各国政府推动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恐怖袭击的威胁已直接关系到奥运的生死存亡,如果没有政府参与,后果将不堪设想。以第28届奥运会为例,投入的安全防务费用是10多亿欧元,有七个国家参与协防[6]。奥运会要在赛事期间实现“神圣休战”,其本身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主要是一种媒介作用——促使各国政府来实现。其途径是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以不流血的方式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团结的精神植入各国政府的施政信仰中,并转化为实际的“休战”行动。奥林匹克“缔造和平”的努力不应回避这些,而要正面迎接挑战哪怕只是一种姿态性的呼吁,至少也可以给战乱和冲突制造和平、停战的机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建立奥林匹克运动和政治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双赢”的良性关系才是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发展的正确方向。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六、商业性
现代体育商业化的各种形式在奥运会上得到集中反映。在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社会,奥运会已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业行为。谁也不会忘记,当年身为1984年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尤伯罗斯提出将1984年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以棒为单位出售时,这一商业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地震”,国际奥委会当时曾威胁说,如果美国人真敢卖火炬,就要给“颜色”看。然而,尤伯罗斯最后说服了国际奥运会,尤伯罗斯的火炬接力计划顺利实施,并给组委会赚得了“第一桶金”。 1988汉城奥运会赢利4亿美元,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赢利6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赢利多达十几亿美元,可见奥运会为主办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发挥重要的功能。亚特兰大是可口可乐公司所在地。奥运会期间,该公司在市中心搭起了一个“城中城”。世界各国的诸多大公司也纷纷在奥林匹克公园和比赛场馆安营扎寨。亚特兰大市还以300到两万美元的价格,向小商小贩兜售临时营业执照,弄得大街小巷到处是眼花缭乱的摊位和不绝于耳的吆喝声。加上各大电视网转播比赛实况时,没完没了地插播广告,奥运会俨然成了商业海洋中的“孤岛”。为了节约开支,举重比赛的场地是由一个会议中心的地下仓库改建而成,仅有一个卫生间供观众使用。每到抓、挺举比赛间隙,总是人满为患,门前排起100多米的长队。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的一席话,是经验总结,也是对奥林匹克成员、对后来奥运会组织者的警示:“商业化能够而且必须效力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却不可忘记一条:体育必须有自身的尊严,而不能被商业利益所控制。”
[参考文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 周明诚,彭小云.
体育学院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化管理及
规章制度实用手册[M].天津:电子出版社, 2004 . 111-112.
[2]孙永泰,唐晓辉. 试论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异质冲突[J] .体育科学研究,2006,(3):38-40.
[3]孟凡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55-60.
[4]何尔清. 对2008年北京实施科技奥运战略的思考[J] .体育科学研究,2006,(3):71-72.
[5]李 铁,奥运会中的高新技术[J].科学养吧,2005,(6):63-65.
[6]汪世林,吴晓春.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J].环球视野,2005,(9):65-6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张海灵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