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1)网(6)
2014-12-23 01:44
导读:中国式的庙门制度、中国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中国大木起背式的礼拜殿、勾连搭的建筑结构等都是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三、中西合壁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中国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中国大木起背式的礼拜殿、勾连搭的建筑结构等都是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三、中西合壁的建筑装饰
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汇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中国很多著名的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山西太原古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通州清真寺等,其后宫殿乃至龛上的彩画艺术精美绝伦,显得极其富丽堂皇。一般而言,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盒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而这些彩画的共同之处又在于不同动物、人物图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语书法为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四、庭园处理富有中国情趣
中国清真寺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设置香炉、鱼、缸、立碑悬匾、堆石叠翠。园林味十足,给人以赏心说目的感觉。
五、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式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吸收大量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守伊斯兰建筑的一些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方面,一般都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沐浴室、米合拉布、敏拜尔构成,方向上,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东方,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以上种种伊斯兰原则,使中国千姿百态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中别具一格。
二、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不少。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等民族地区,内地则或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
中国早期清真寺采用砖石结构,平面布置,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样,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物,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方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作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取了穹顶式的阿拉伯风格,如北京下坡清真寺、临夏南关大寺等。
无论是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的清真寺,还是以阿拉伯风格为主的清真寺,都是中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代表了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融汇与贯通,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清真寺文化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教制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等许多方面,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铁国玺 金德成
共6页: 6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