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80后饭日群体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1)

2015-01-27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中国80后饭日群体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 近年来,在中国的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个特别喜爱日
 摘要: 近年来,在中国的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个特别喜爱日本文化、追随日本IDOL(偶像)的“饭日群体”,但至今未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学术界也尚未对它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该群体的一些成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背后的情感世界,希望有助于对这一亚文化群体的了解。                   关键词:日饭  J饭  IDOL(偶像)  亚文化群体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在当代中国,喜欢日本文化、追随日本IDOL(注:偶像)的群体正在膨胀,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截至2008年1月25日,在世界最大的中文交流平台百度贴吧里,日本JOHNNYS事务所旗下艺人山下智久 (YAMASHITA TOMOHISA)吧的会员人数是15456,与他同属一个事务所的艺人赤西仁(AKANISHI JIN)吧的会员人数是13311(而在一个月前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4462和12308)。                   中国日饭(注:来自英语中的fan,即歌迷、球迷的“迷”)与J饭(注:指日本JOHNNYS事务所旗下艺人的追随者)群体的主力军,正是令世界瞩目、让家长头疼的80后,甚至,90后。他们听日本的音乐,玩日本的游戏,喜欢日本的IDOL,看日本的电视剧、动漫与娱乐节目,甚至,完全出于兴趣地,自学日语。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什么?除了一些与日本文化相关的书籍以及对80后生人的议论文章,学术界少有相关研究。在中国期刊网和硕博士论文文库内,与80后饭日群体有关的研究文章篇数为零。被人们冠以“哈日”称呼的这一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是怎样的?                   首先应当对研究对象及其关键词下一个定义:日饭,指对日本文化特别感兴趣并以其为主要爱好的人。J家,指JOHNNYS事务所,亚洲最强大的男性艺人梦工场。J饭,指JOHNNYS事务所旗下艺人的追随者。在我的研究中,特意对日饭与J饭进行一定区分的理由在于,“日饭”侧重的是对日本文化中某一方面的喜爱,“J饭”侧重的则是对日本IDOL的喜爱。从二者的关系上看,“日饭”与“J饭”存在着不小的交集,但却不会完全重合。因此,我将这两个群体统称为“饭日群体”。之所以不采用“哈日族”一词是由于:一,“哈”意指盲目崇拜,带有很大的价值偏见;二,我判断研究对象的标准并非他们是否在外形整饰等方面崇尚“日风”(目前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是他们的兴趣和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与日本文化相联系。                   在抽样方法上,我选择了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非概率抽样方式目的性抽样,结合使用极端型个案抽样、强度抽样、典型个案抽样与分层目的型抽样等方法。如果将对饭日生活的情感涉入量当作一个边缘模糊且开放的圆,访谈对象大致可以被分为“核心”、“圈内”和“边缘”三个类型。处于“核心”的日饭或J饭是“铁杆” 的饭,“圈内”的饭是习惯生活于其中但情感上并不高度涉入的饭,而“边缘”的饭则是对圈内生活知之甚少,带有很大盲目性与暂时性的新饭。我的资料收集便从这个圆的“核心”部分开始。                   为了访谈到各大论坛的高层,我选择了部分论坛中的管理员发送请求访谈的私人信息。在访谈结束的时候得到他们推荐的其他访谈对象(通常也是其他管理员或版主) 的联系方式。而各版主向我推荐的,大多也是版主或在圈内生活时间较长的饭。我的雪球按照这个程式越滚越大,也越来越远离圆心,直到它的边缘与圆的边缘大致相合为止。                   在整个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除了与少数几位受访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之外,我大量使用了网上访谈的手法。由于饭日群体对兴趣爱好的信息获得大多来自网络,与群体中他人的沟通也大多依赖网络进行,网络是他们生活的第二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进行访谈,不仅可以减轻受访者的紧张与压力,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                   必须事先说明的是,文章大量使用了饭日群体自己的语言,对受访者的网名也没有进行额外的加工,这是出于两个考虑:第一,饭日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其重要的象征,或者说内容,就是其独特的语言。我希望尽可能地在文章中体现出这种文化的痕迹,让读者自己体验其中的微妙。第二,从理论上说,为了保留访谈的“原汁原味”,体现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也不应随意对受访者的语词进行篡改。                   幸福感:群体归属感的源泉                   无论我们试图从哪些角度观察日饭或J饭群体,最不能忘记的一个角度在于,他们之所以归属于这一群体的原因。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大部分日饭之所以成为日饭,仅仅是出于对日本文化中某一部分的喜爱。而对于许多J饭而言,这一问题的答案则显得复杂。从塞满了电脑的视频、照片、电子杂志、自制电子书、自制PV(注:饭们为IDOL的生日或入社周年纪念日制作的视频)到挂满房间的海报,在IDOL的演唱会上或是他人制作的PV面前感动流泪,对于J饭来说从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如果我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饭你的IDOL”,一位J饭的回答很可能是:“从他11岁的时候”。而这大概正是J饭的与众不同之处,当你问为什么喜欢时,她们通常无法给你一个类似于“他的歌很好听”或者 “他很帅”这样令人满意的理由。她们更可能告诉你:“说不出哪里好,因为不仅仅是喜欢”。                   JOHNNYS事务所的公式是,使用很低的成本将一个10岁时的孩子一路培养成20岁时的IDOL。与饭们一起长大的这些艺人对于她们来说,与其称呼为IDOL,也许不如用“大切な人(重要的人)”形容来得合适。                   21岁的kameのきki说,“就是想一直陪伴他们(注:指KAT-TUN,J家旗下团体)走下去,都是让人疼的孩子。”进入圈子三年多的伍陸柒说,“很多事情都是和这个团(注:指NEWS,J家旗下团体)一起经历的,很复杂的感情。”                   对于“核心”的J饭而言,IDOL已然成了精神生活的一部分。NBJ(NEWS BOOM JAPAN)论坛,NEWS在中国最大后援会的第二代管理员tina说,“无论如何都会想去支持和保护。就算是那么一点点也希望能透过自己的小小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NEWS和喜欢NEWS……可能就是因为NEWS的经历吧,没有任何一个团体能让我觉得那么心疼、心酸的,在那段失落的时间(注:指NEWS因其未成年成员饮酒事件而被事务所停止艺能活动的一年),大家都是不放弃,互相鼓励。”我问NEWS是否影响了她自己,tina简单地说,“做任何事都更认真了。”                   来自江苏,活跃在各大论坛的夭乜对IDOL的情感似乎浓烈得让局外人愕然:“随时随地会突然想到,想到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微笑;很久没有他们的消息会情绪低落;一直期待着能看到生人(注:真人)。” 我问她那是不是意味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说“绝对是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偶朋友说偶现在过的很开心哟~~~都是因为他们!!”当我问到IDOL 在哪些地方影响了自己时,她打开了的话匣子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举些例子吧~譬如在马路上看到大件的垃圾,例如纸团啊~饮料瓶啊~就会想到P(注:指山下智久)做过捡路上的垃圾空瓶扔进垃圾筒的经历,于是自己就会不由自主的也去这样做;譬如自己有时候学习觉得很累就会想起P考大学、光一(注:堂本光一,J家艺人)演SHOCK时的那种毅力,于是就会继续忍耐加油。”                   然而,IDOL影响力的势力范围远不止于精神生活,甚至可以覆盖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喜欢一个遥远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对于中国的J饭而言,这个代价更是由于地域与国籍的限制而大大翻倍。无法从电视上收录IDOL的节目,便只能天天上网下载视频并更新各种消息。而对于各大论坛的管理员与版主来说,付出则不仅仅在于获取消息,更在于把这些消息传达给全中国的饭。从扫图组(注:各个论坛由专人组成的工作组,负责从日本杂志上扫描照片,作品享有圈内人认同的版权)、翻译组(注:同前,翻译日杂上的文章)到字幕组(注:同前,为各种视频制作字幕),从最初的片源到最后的视频压制,每天的生活被工作、学习和这些不计任何报酬的事务挤满了,她们却并不觉得辛苦,甘当“全职饭”。                   “就是完全把NEWS融入自己人生”,tina告诉我,“字幕(组)有个孩子,每天衣服上都会有个NEWS的标志,斑竹里面也有好几个,还会去卖齐所有旧杂志,也有过一次买70多张shop(照),同时就是每天看NEWS的日记,也会所有NEWS的节目都看。”正在加拿大读大一的Nakko说:“已经非常习惯,一到家就开电脑,一开电脑就开始挂下载还有看消息之类的。”                   然而,当这些自以为不辛苦的付出与工作学习发生了矛盾的时候要怎么办?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同样在加拿大读书的tina说:“以前比较小,为了NEWS而抛弃很多东西(例如不睡觉去做东西,翘课),也会盲目的去花钱(为了一页照片花70块去买杂志),现在会在偶像与生活中尽量平衡,电视剧、节目有空再看,管理论坛小事都交给斑竹去处理,大事才出面。我和另外的管理员neko都是怎么想的,真的没那么多时间和热情去做全职饭。” kameのき^ki坦承:“06年的时候有个考试没考好,现在不会了,会安排时间了。”                   字幕组在中国的KT(注:指KAT-TUN)饭中享有美誉的“KAT-TUNの星空”论坛创建者胜运馒头铺说,“每天围绕着他们,回到家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新视频、新闻或是杂志,2年了。我是在国外留学的孩子,KT出的东西,我并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但是像myojo(注:一份日本杂志,J家出品),我每期都不会错过。至于更新他们消息,确实要付出很多时间在这上面,网费是花了不少。”事实似乎是,无论遇到了怎样的麻烦和阻碍,无论最后如何妥协和平衡,J饭们在对自己情感的坚持上丝毫也没有改变的意思。                   “信念”和“希望”,是我在访谈中常常听到的两个词。伍陸柒说,“因为他们我也看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自己从来没有留意过的东西,之后可能有些信念不再关于他们,但是我已经学会了用信念去支撑自己。”上海的上班族橙子说,“就是消沉的时候找到了有希望的天空的感觉。”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对于非正式群体的选择和参与主要基于自己情感上的好恶。通过参与非正式群体来满足情感需要这一事实使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往往比正式群体高得多。“和他们出道的意义相同,给人应援的力量。”这是我在访谈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能记得的一句话。感受到IDOL给予的“应援的力量”,或许是身为J饭的80后在如此辛苦的追逐中仍怀有那么多幸福感的理由。                   “亲”:饭日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有两个人存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人际关系,网络生活也不例外。作为一个非正式群体,饭日群体生活的环境并不是真空,他们在构筑自己一个人的信仰体系的同时,也编织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一个女人适合独自YY(想像),两个女人适合共同HC(花痴)”,如果是很多很多的女人聚在一起呢?事情可能因此变得复杂。而这正是J饭世界的一个重要支点——“亲”的存在。在关系好的J饭之间,彼此采用的称呼不是 “你”更不是“您”,而是一个“亲”字。事实上,即便是不认识的J饭,第一次见面时也会直接称呼对方“某某亲”。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QQ的J饭群里,两个女人第一次聊天,以“亲”开头,以“CHU”(亲吻)结尾。这让外人看来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嫌。在各式各样的论坛、QQ群和个人主页上,大部分“亲”相处愉快,至少,相安无事。“亲”的亲密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又是什么力量让喜欢上了同一个或者同几个IDOL的女人如此亲密?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饭日论坛高层都对身边的“亲”有着高度的评价和相当程度的依赖。NBJ论坛的翻译区版主橙子说,亲是“素未谋面的朋友。另一种角度说的话,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大学同窗,因为我大学一半的时候是和她们在一起的。”我问她“亲”是否重要,她想了一下,给了我这样一个回答:“互相支持走过了05年下旬和06年非常重要的人”。受日语语感的影响,当一个J饭说“重要的人”这个词的时候,在她心目中那便是一个很高的位置。和橙子的谈话进行了很久,已经成为上班族的她似乎正和大学时代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即使时过境迁,我仍能感受到她对这个群体的关心和眷恋。                   夭乜的回答斩钉截铁:“大亲友。比一般的好朋友还要亲密。因为本来因为一些历史的关系和人们的偏见,日饭本来就不多,甚至有时候能被理解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种状况下,偶(我)们更把亲们看的比任何物质都重要,甚至可以说的精神的一种支持力。因为有论坛、群还有里面那些亲们的存在,自己才会被理解,被支持,被深深的感动。”                   身为管理员的tina则说:“以前有空的时候我会尽量的去水区(注:指论坛内的灌水区,话题不限,允许版聊)认识一些新人,帮助她们融入NBJ,而同时她们也会带给NBJ动力。现在忙,所以我只能技术支援NBJ。同时也靠其他亲提供信息和资源。”在tina心目中,论坛已然是一个家,有着包容与发展两个主题。                   当然,也有不少受访者说,这种关系仅限于互相帮助。学动画专业的ねこ说,“共同话题的讨论者,就像我们做同人游戏(注:以IDOL为原型的角色扮演单机游戏),我是美工,就会和做图的亲讨论美术问题。”                   然而,美好的事物必然有它的背面,这个圈子似乎也并非风平浪静。在局外人看来再没有意义的争吵对于当事人来说通常都有天大的理由。经历有些“坎坷”的男饭绫小路克拉拉告诉我,他“和前面一个论坛的高层搞崩了,被清洗掉了。”我问他原因,他愤愤不平地解释说,“现在喜欢的原因和以前进来的不一样了,喜欢10岁的人和喜欢15岁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另一位J饭告诉我,“真的蛮吓人的。现在的O FAN(注:指“唯饭”,只喜欢单个IDOL的饭,与“团饭”相对)都偏BH(彪悍)。”                   在这个圈子里,争执的来源似乎有两个,一是老饭认为新饭“动机不纯”,二是唯饭与团饭为了各自的偏好而进行的口水之争。无论在外人看来是否必要,涉入了感情的饭们似乎已经很难摆脱。                   胜运馒头铺坦承,“偶尔也会发生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毕竟这是网络,没办法看到别的亲心理的真正想法,有人离开,也有人加入。”tina则向我袒露了论坛的往事,“我们现任的3个管理员都是第2代管理员,创建的2位都因为个人恩怨和不饭NEWS了而走掉了。”                   有彼此间的支持,有沟通交流的快乐,也有无心有心的伤害,这大概是日饭圈成为一个完整世界的必然。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它简单得就像一个自己长大的地方。“因为他们认识NBJ的那些人,学到太多东西。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而看到人生吧。觉得自己两年的青春做的这些事情,完全没有后悔过。”这是访谈中伍陸柒说过的一段话。                   “看到人生”,将它归结为圈内人际的力量所在,应该并不为过。                   “热血的若饭”:饭日语言与掐架文化                   事实上,尽管坚持使用原话以及饭日语言确是经过了充分考量才做出的决定,在文章中频繁出现的非主流语词依然让身为作者的我自己都感到十分困扰。作为一种亚文化,中国的饭日文化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特殊的语言与掐架(注:指非常激烈的争吵)。                   理解一种亚文化显然并非易事,作为第一只拦路虎的语言,就包括了各种稀奇的语法、简称、缩写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为外人所模仿的语感。构筑起中国日饭语言大厦的,首先是大量以汉语、英语和日语为基础的简称,如以汉语为基础的BH(彪悍)、BLX(玻璃心),以英语为基础的CP(couple)、BL(boy’s love),以日语为基础的残念(意为遗憾、可惜)、大爱(意为非常喜爱)、暴走(指因激动而失去控制)、宅(源自“御宅”,用作动词或形容词)、orz(失意体前屈,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等等。对于日饭来说,以汉语和英语为基础的词条通常与网络语言是同样的概念,而以日语为基础的词条才是最为特别的。与日语本身,或者说日本文化的接近使日饭使用的语言发生了形变,所用的句式语法成了汉语与日语的混血儿。这种形变直接塑造了日饭群体与众不同的、非主流的语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意见与情感表达方式,又在更为深远的地方逐步拉近了他们与日本文化的距离。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