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世纪之交的文化反思》是东方文化研究所承担的一个科研课题。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思路”。所谓“思路”者,就是对这个问题所思
索的过程。这只是一条“小路”,一种“探路”,提出来和朋友们交流,
目的是求得指路或引路。
一、把两个“世纪之交”联起来思索,会得到极其深刻的历史的启迪
我们面临的是20世纪到21世纪的“世纪之交”。即将过去的20世纪
末,我们身在其中,已经看了许多,想了许多,还要继续看、继续想。
即将到来的新世纪——21世纪会是怎样开头呢?我们只能想,还看不到,
因为它虽然即将到来,毕竟还没有到来。但是,一百年前,也有一个“
世纪之交”,这就是19世纪到20世纪即本世纪之交。这已经全部到来而
且全部过去了。当然,对于全部到来和全部过去的“历史”,任何人都
不可能全部看到和全部想到。因为历史太广大了,而个人(包括伟人)
太狭小了。但是,过去的事情,终究是已经存在的了。从已有到未有,
温故而知新。一般地讲,这是一种认识方法。特殊地讲,从已经过去的
上一个“世纪之交”到尚未全部到来的这一个世纪之交,这个认识方法,
具有极大的历史启迪意义。可以作为我们这个世纪之交的文化反思的先
导。
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新世纪”,就是20世纪。这个世纪开始的
大事件在文化上就是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1919年之前,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侵华、21条不平等条约、巴黎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的发生,直接
的原因是民族压迫的刺激,中华民族想求得生存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与
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破产和它的代表人物的心迹
和上一个“世纪之交”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西方文
化中心论”的衰弱以致于破产。表现这种变化的典型作品是发表在美国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斯·亨廷顿的文章:《
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世界舆论的批评,亨氏又在《
纽约时报》撰文回应,进一步表明了他的立场和心迹。
亨廷顿预言,冷战结束以后,代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
对立的,将是文化差异。他预言,未来的格局是西方与非西方的对立。
亨廷顿说,“过去五年来世局不变,冷战模式已成为历史。我们无疑需
要一套新模式,以便把世界政治整理出一个头绪,研判它的发展方向”。
亨廷顿看到了“今天世界上充满各式各样的极权主义、民族主义、社团
主义、市场共产主义,个个都生气蓬勃”,他看到了非西方国家的经济
成就“助长文化自信”,“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都对自己的文明愈来愈自
觉,而且倾向于把经济成就归功于独特的传统和制度”。亨廷顿批评说,
“冷战结束时,西方把事实过于简单化与自命不凡的表态,以及目前西
文价值观耀武扬威的姿态,都令东亚和东南亚感到不平”。亨廷顿敏感
地看到“中文已取代英文成为香港的地言语言”,等等。于是,亨廷顿
警告西方政府,儒教和伊斯兰教将联手起来对抗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世
界的极大的威胁。
亨廷顿的文章以及由此引出的全球性的关注,生动地说明了,西方
中心论已经衰微,而他们的代表人士正在极力设法挽救已经失控的局势。
西风已经凋零,是不是东风已够强劲,必须压倒西风呢?这是一个
需要反思问题。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