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如果说“超稳定结构”的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维系纽带的话,那么,江湖社
会的 信仰基础就是江湖道义。
江湖是社会边缘人即游民的家园,他们四处流浪,孤弱无依,为了与命运抗争,
不得 不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谋生。但在动荡险恶的江湖上,他们也在模拟传统的家
庭结构, 结成种种团体,将人与人之间原有的陌生疏远对立关系变成亲近、熟悉的
父子兄弟、朋 友、同行关系,从中找到家庭的温暖。江湖诸行以及秘密结社中“虚
拟血缘制”的一个 共同特征,就是以纵向的师徒—父子关系、横向的同门—兄弟姐
妹关系为基础。不仅如 此,他们还把这种关系扩展到整个江湖社会。由“家庭”而
“社会”,一种信仰,一种 基本的道德准则开始生成,这就是“义气”二字。“四
海一家”,“盗亦有道”,“四 海之内皆兄弟”,“忠义堂前无大小”,“士为知
己者死”,等等,都是这种信仰的体 现。
由于成分复杂,行当繁多,江湖中人及其团体,具有多种活动与多重性格,亦正
亦邪 、亦善亦恶、亦盗亦侠、亦白亦黑。他们的道义主要通行于其群体或团体的内
部。他们 无身家之累、生死之虞,游荡成性,无所不为,不安本分。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他们不 问亲疏,有财均分,患难与共,义胆侠骨,甚至渴求平等,不分贵贱
一个具有信仰的组织,其力量是强大的,历代政府都不喜欢江湖社会,甚至对某
些江 湖团体加以武力镇压,但盘根错节、触角四张的江湖,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三、“江湖文化”的研究范围
江湖文化以一般社会为背景,以江湖社会为载体,内容包罗万象,至为复杂。而
江湖 中的人员构成,除破产农民、市民、手工业者、小商贩等失去生产生活依靠的
劳动者外 ,还有散兵游勇、流氓光棍等游手好闲之辈以及娼优隶卒等操“贱业”之
人,他们都是 游离于正常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之外的下层人物。
江湖行当光怪陆离,可谓“五花八门”,江湖人物形形色色,总名之曰“三教九
流” 。拿近世郑州老坟岗一地存在过的江湖行当来说,就有8大类、10小股、128个
捻子、25 6个分支和360个杂巴地(不入流的小寡门)。这些门类,包括了中原地区的
全部技艺。[6 ](P553)在旧时开封相国寺三百六十行中,走江湖的行业,总的系统分
为四类,行语称 为寸点,即金点(卜筮星相)、汗点(医药)、俐点(幻术、武术)、谈
点(卖东西之前先说 一套故事或诨话来吸引观众,稳住观众,再招揽生意的均属这一
类)。其中又分九金、 十八汗、七十二寡门的派系,九流三溜的支别。九流中按职业
的贵贱和手段的高低,又 区别为上中下三级,下九流中并有杂巴地的分支,另外还
有一些不入流的半江湖和江湖 腿,这就不只三百六十行了。[6](P573)南方及沿海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区、东北及口外的江湖技艺与中 原有所区别,另当别论。
江湖文化记叙、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些复杂的人与事。“三教九流”中的“三教”
,原 指儒教、佛教、道教,但也可能另有所指者。“九流”的具体内容,众说纷纭
。最早是 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西汉刘歆撰《七略·诸子略》,总括诸子百
家而分为儒、 墨、道、阴阳、名、法、纵横、杂、农、小说10家,他认为10家中其
可观者9家而已, 小说家不在此数。后世遂有“九流”之称。在元代,民间有“一官
,二吏,三僧,四道 ,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传说。无论“九
流”还是“十家”,实际 上是当时社会等级或社会群体的折射,与江湖上的“三教
九流”是有区别的。
那么,本文所论述的江湖文化的载体——江湖中人及其行当到底在什么范围以内
呢?下 面对构成江湖主体的“三教九流”做些直观记叙,以窥本文所述“江湖”的范
围。(注 :按,此处及下文有些地方未注明出处,系资料来源过于庞杂,不便注明。
)
(一)民间所指的“三教九流”,“九流”中包含“三教”。
上九流是:一流皇王二流圣,三流隐士四流仙,五流文官六流武,七公八卿九庄
农;
中九流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
棋;
下九流是:一流门皂二流巫,三流牙行四流尼,五流花婆六杂用,七窝八贼九娼
妇。
(二)江湖上的“三教九流”也各有所指。
其一:
上九流:一流帝王二圣贤,三流隐逸四童仙,五流文士六流武,七工八商九种田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在洪门(或称洪帮、红帮)中,“三教”“九流”各有所指。
上三教,指孔教,即儒教,讲的仁义礼智信;佛教,讲的生老病死苦;道教,讲
的金 木水火土。
中三教,指文教(道情歌曲);武教(踢脚打拳);匠教(匠业工人)。
下三教,指须教(花头画相);绰教(摆场盘猴);敝教(叉鸡收晒)。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