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继承还是颠覆--共建共享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2015-02-15 01:5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继承还是颠覆--共建共享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1 引言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

1 引言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长期以来,这一观念一直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事业建设领域得到贯彻。遵循这一目标,努力丰富馆藏以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就成为各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也直接导致了各图书馆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然而,各图书馆以一己之力,始终无法解决信息资源建设能力的有限性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图书馆事业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群体图书馆的资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则是个体图书馆的资源严重漏藏。
    基于此种形势,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开始树立,而且在资源建设的实践中得到落实,图书馆界积极开展了资源整体布局的研究,也采取了诸如文献联合采购,统一编目,出版联合目录和实行馆际互借等一些具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方式。然而在传统条件下,信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文献信息内容与文献载体不可分割,资源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共享问题实际转化为物质载体的共享问题,信息的可共享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一个单元的文献不能同时满足两个以上用户的信息需求,另外还存在文献信息传输等诸多障碍。因此,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还多是立足个馆,各图书馆只能围绕自身的用户群进行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在传统条件下得不到最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不能突破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桎梏,无法发生质的变化,只能继续强调个馆满足自身用户信息需求的能力。
    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使文献信息摆脱了载体的约束,信息能够实现跨时空的存取,真正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利用,信息的可共享性得以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不但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全新发展环境,而且提出了重构资源建设理论的迫切要求。重新审视资源建设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并不等同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不努力创新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数字化建设实际上是“大而全”、“小而全”建设模式的再现。那么,基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理论与传统的文献信息建设理论是何种关系?是继承还是颠覆?本文将研究共建共享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影响。

      2 共建共享理论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总体比较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文献信息机构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宏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指根据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的需要而进行全局的文献信息资源布局和协调发展工作;而微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对文献信息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等工作。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建共享是指在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文献信息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宏观布局和科学规划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揭示、建设、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追求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完备保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部活动。
    共建共享理论同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一样,也分为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两个层面。不同的是,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微观建设即馆藏建设可以独立于宏观建设而存在,而资源共建中的微观建设如脱离宏观建设就失去了共建的意义;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建设,而资源共建是在宏观建设的指导下开展微观建设。可以认为,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微观建设决定宏观建设,而资源共建是宏观建设决定微观建设。因此,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在建设范围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的效果。(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 分别反映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建所产生的不同建设效果。在图1中,由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建设,因此各个图书馆所建设的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现象,甚至有部分资源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如图中交叠部分所示),重复建设就意味着资源覆盖范围的缩小,因而不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在图2中,由于资源共建是在宏观布局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
    传统建设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覆盖范围
    共建共享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覆盖范围
  反映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建共享的不同服务范围。在图3中,由于各图书馆是在微观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建设,因此个体资源的服务范围之间存在交叉重复,使整体资源的服务范围小于个体资源服务范围之和,只有图中交叠部分所示的用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资源;在图4中,由于各图书馆在合作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用户群,因此服务范围得到最大扩展,并且可共享资源的用户范围就等同于全体用户。


   传统建设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范围
 共建共享的多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范围
    由此可见,资源建设过程中是否将系统布局和科学规划放在首位,是资源共建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区别。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立足个馆,强调依赖个馆的资源建设来满足特定用户信息需求,从而不能在根本上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理念。资源共建以系统布局和科学规划为出发点,强调以整体的资源建设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完备保障,以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包括潜在需求),资源建设的广度(覆盖范围)由整个共建系统来保障,而资源建设的专深度则由各图书馆来保障。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具体影响

    共建共享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的建设原则、结构理论、资源补充、资源组织、资源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3.1 对建设原则的影响
    在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建设原则有: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特色化与协调性原则。下文将就共建共享对这三条原则所产生的影响做具体分析。
    3.1.1 对实用性原则的影响
    实用性原则要求,根据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建设文献信息资源。而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要求,每个图书馆在所负责的建设范围之内,不再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实用性而更加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因此,实用性原则应该调整为完整性原则。
    3.1.2 对系统性原则的影响
    系统性原则要求,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要与文献本身的系统性、用户自身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相一致。而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仍然对系统性原则有所要求,但系统性原则的内涵却应该发生变化。它除了要求各图书馆自身建设的系统性之外,更加强调共建共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系统性建设。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1.3 对特色化与协调原则的影响
    特色化与协调原则要求,各图书馆分别建立自己有重点有特色的专门化的资源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形成类别齐全、类型多样的综合性资源体系。共建共享的过程本身就是特色化与协调原则的体现,但应该注意的是,共建共享所要求的特色化与协调原则是在分工协调的基础上建设特色资源,而不是各单位在自主建设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寻求协调,所以,分工协调成为此项原则的主要内涵。
    因此,根据共建共享的要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分工协调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其中,系统性原则是共建共享系统的建设原则,分工协调原则是各单位之间的资源建设原则,完整性原则是图书馆微观资源建设的原则。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到面向用户的信息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