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那么对于当代文艺而言,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呢?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从不同的方面着眼,当然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概括。比如《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着重从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眼,提出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着力塑造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从而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这显然是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的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性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文艺提出的要求,是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使文艺的精神价值取向在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最近胡锦涛的讲话,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提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具体而言,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人格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当然也还有许多学者和文艺家,从学理或艺术精神的方面,提出当代文艺应当表现新理性精神、新人文精神,以及现代性审美价值诉求,等等。应当说这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今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理应成为当代文艺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如上所说,当代文艺既要肯定和鼓励开放多元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坚守应有的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主导性价值取向,这在理论观念上应当是没有疑问的,那么在文艺实践上该如何践行,则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从当前文艺实践的价值取向本身来看,也许可以这样加以描述:一是文艺的价值功能和人们的审美价值诉求愈来愈多样化或多元化。如前所说,新时期以来文艺变革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不断走向多元化,传统观念所理解的文艺的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早就不足以涵括当下文艺的价值功能。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转轨、消费社会转型和大众文化转向的时代背景下,文艺审美更是愈来愈朝着大众娱乐的方向扩展,娱乐、游戏、消闲、消费等等,是人们经常用来讨论当下文艺功能所使用的概念,在这里,即使用“审美娱乐”恐怕都已经难以概括当前文艺的这些实际功能。应当说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和充满活力的时代,各种文艺活动只要有利于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无论怎么丰富多样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二是也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在上述文艺价值取向多元化,尤其是审美娱乐化的过程中,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泛娱乐化倾向,表现出媚俗化、庸俗化、低俗化乃至恶俗化的趋势,形成某种不健康或有害的价值导向。对有些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文艺的精神价值可言,之所以操弄文艺,要么把它作为私情表达或欲望宣泄的工具,什么个人隐私都可以借文艺来贩卖;要么把它当作谋利捞钱的手段,只要能谋取一己私利,便可以放弃人格尊严,专门瞄准人性的弱点赚钱,不惜迎合低级趣味,无所顾忌地忽悠、搞笑乃至恶搞。有人甚至公然宣称:法无禁止即自由,只要不犯法,就有表现的自由和炒作赚钱的权利。这里的问题在于,社会文化生活除了法律的底线,还有没有或需不需要道德的底线、人文精神的底线?倘若一切都退守到法律的底线,而应有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价值都取消了,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本来当前文艺生活中存在某些低俗化现象也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文艺界一些人以及不少媒体还对此大肆张扬炒作,对大众娱乐形成严重误导,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三是与上述趋向比较而言,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相对薄弱。应当说一个社会越是多元开放发展,就越是应当重视和强化主导性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意识形态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方面的倡导和实践努力。但如何改进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方式,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却是值得认真反思和探讨的,这里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探索方面的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一方面提倡发展文化事业,另一方面提倡发展文化产业,于是在人们的观念认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而文化产业则是面向市场的,是以大众娱乐消费为基础的,所以对它的价值取向就不可能有更高的要求。而到了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文化事业往往远不如文化产业那样充满活力,于是在价值取向上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矛盾张力,也就不难想像了。这里对于文化事业如何健全发展姑且不论,仅以文化产业而言,难道就真的只能靠娱乐化来迎合市场,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吗?试看国外一些畅销书,甚至还有商业化制作的大片,如《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泰坦尼克号》《后天》等,实际上都有很严肃的主题,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体现了非常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及其主导性价值观,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大赚其钱,而且产生了世界性的文化影响,树立起国家文化形象。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吗?为什么我们一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就首先想到怎么用娱乐化甚至是低俗化的搞笑取乐来吸引大众占有市场?如果只是靠低级趣味的娱乐化迎合市场来发展文化产业,那么这样的文化产业显然是不健康的。因此笔者以为,即使是对于产业化、市场化的文艺活动而言,也不能忽视其应有的精神价值取向,不能自避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责任之外。我们至少可以而且应当做到,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精神价值的辐射源,辐射渗透到各种文艺活动实践中去,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当代文艺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