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1

2015-03-04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本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

【内容提要】
本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5个部分,对近20年来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简述。
【关键词】 日本/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学

 

           学者们认为,日本民族学的发展,从1883年起经过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和战后调整时期,1964年以后进入了大规模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内结束“文化大革命”,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国际上签署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才开辟了中日和平友好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来,中日交往广泛展开。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学者陆续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访问、进行田野调查,写出了许多描写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论著、纪行、论文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研究人员也在日本出版或发表了不少相关书籍或论文。为了便于我国研究人员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中日学者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民族研究的开展,本文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为依据,简述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全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五个部分,其中,著者多数为日本人,也有部分中国人;文种以日文为主,也有部分中文;文献类型主要以出版物为主,也提到了一部分论文。
    一、总论
    1980年以前,在日本论述中国少数民族的专著寥寥无几。主要的有松村一弥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现状》(每日新闻社1973)一书,作者在当时信息非常封闭的情况下,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精心编排,对中国54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概述。如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全面概述的书,当时在日本这还是第一本,它被学者们喻为“民族志概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日学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在日本陆续出版了不少专著和一般书籍。其中有竹村卓二主编的《汉族和邻近各族——民族同一性的各种状况》(论文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第14号 专集1991以下简称“民博报告别册”),发表了长期从事中国民族研究的学者们的论文12篇,内容涉及台湾、香港村社以及高山、壮、白、瑶等民族历史和现状研究。此书是1987年至1989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民博”)由竹村卓二主持的共同研究《汉族的地域性和同一性:以华南为中心的整理和分析》的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报告,是当时日本民族学界对中国民族研究的集中反映,它对中国南方民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加加美光行著的《人们不知道的祷告:中国民族问题》(新评论1992),此书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对西藏、新疆地区进行了某些议论。此外,还有《述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梅棹忠夫对谈集》(筑摩书房1987);可儿弘明、国分良成、铃木正东和关根正美编著的《从民族看中国》(朝日新闻社1998)等。近两年,日本还出了毛里和子著的《从周边看中国:民族问题与国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和松本ますみ著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多贺出版1999)等书,虽然书中观点与我们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也可从中了解日本某些学者的论点。
    语言 岩佐昌暲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与语言》(光生馆1983)一书,是在参考使用了我国大批民族语言论著资料基础上出版的、较详尽地介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此书的特点是“着重从汉语与少数民族诸语言的接触与交流出发,介绍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汉语对少数民族诸语言的影响”。还有中岛干起编的《有关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 第6号:调查报告 中国周边部的语言接触与社会文化变化——汉族文化与非汉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3),朝克选录、津曲敏郎补正的《中国通古斯诸语对照基础词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语言中心 1997),冈本雅享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语言政策》(社会评论社 1999)等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文学 1983年4月,西胁隆夫创办了日文期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岛根大学史文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刊行委员会发行),并亲自担任主编。这是日本国第一家专门介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刊物。该刊第一集为《小说特集》;第二集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专号》(1985),这一集是我国胡振华教授帮助组稿,并为其撰写、翻译了不少文章及作品;第三集为《特集 东北·内蒙古》(1991)。回族文学就是最先由这份期刊介绍到日本的。还有君岛久子编的《亚洲民话》(讲谈社 1982)、君岛久子著的《中国的神话》(筑摩书房 1983)和《咬月亮的狗:中国的传说》(筑摩书房 1987),牧田英二著的《中国边境文学: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同学社 1989)等书。
    艺术 后藤淑、广田律子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假面具》(木耳社 1991)一书,进行了日中假面具比较,内容以介绍和报告为中心,此书可以说是宣告了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假面具研究的开始。此外,日本京都美乃美陆续出版了我国民族出版社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与乐器》(1981)、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和我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刺绣篇(全7卷)》(1981)、我国中央民族学院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1982)等书。
    游记 周达生撰写的《中国民族志:从云南到戈壁》(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0)一书,是作者根据1979年“文革”结束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时的丰富的见闻写成的。由于作者利用相机在书中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的实际生活状况,因而被日本民族学界喻为“活的民族志”。此书与上述松村一弥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当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领域的入门书在日本受到很高的评价,而松村一弥和周达生也被喻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先行者。市川捷护和市桥雄二著的《走访中国55个少数民族》(白水社 1998),依据作者的见闻,以普通游记形式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在日本有关文献中,能谈到中国全部少数民族的还不多见。还有铃木正崇著的《中国南部少数民族志:海南岛·云南·贵州》(三和书房 1985)和周建平著的《中国边境上的女人们:周建平写真集》(风书房 1991)等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期刊 日本的一些期刊还出了中国民族研究专集,如末成道男等编的《文化人类学8:特集 中国研究的视角》(1990),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的《中国21第3卷 特集:中国的民族问题》(1998),《亚洲游学 第9号 特集:少数民族之谜的历史》(1999),《月刊しにか第11卷 第2期 特集:中国少数民族百科》(2000)等等。
    二、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
    (一)西南地区
    近20年来,日本学者提出了三个云南起源说——栽培稻起源云南说、阔叶林带起源云南说和日本人起源云南说等,这使以云南省为主的中国西南地区成为日本研究的热点地区。佐佐木高明编著的《在云南照叶树林下: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调查团报告》(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4)一书,是1982年由民博成员为主组成的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调查团的调查报告。此书作为中国与日本民博学术交流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贯穿着以照叶树林为方法论而进行的对比较民族学问题的关心。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日本民博编辑出版的《中国西南诸民族文化的研究:日中共同研究报告集》(1990),是民博于1986年9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日中联合研讨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集会”的正式报告书,收有中日学者18篇论文。白鸟芳郎著的《华南文化史研究》(六兴出版 1985),是集作者近30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主要研究中国西南、云南等,他的学说早已为我国历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熟悉。白鸟芳郎教授古稀纪念论丛刊行会编的《亚洲诸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鸟芳郎教授古稀记念论丛》(六兴出版 1990),收有有关华南少数民族的论考,卷末附有“著作目录”。谷口房男和小林隆夫编有《明代西南民族资料——明实录抄——第一册》(东洋大学亚洲·非洲文化研究所 1983)和《第二册》(同前 1994)。君岛久子编的《东亚创世神话》(弘文堂 1989),是由编者组织的民博的共同研究“创世神话与民族集团的形成”(1982-1986)之研究成果。编者的目的,在于探讨东亚各地诸民族所传创世神话与保留它的民族集团之间关系。书中对神话研究中与资料上历来为空白点的中国西南部诸民族的创世神话进行了众多考察。伊藤清司著的《中国民话之旅:云贵高原的稻作传承》(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收集了有关农耕文化的各民族民间传说。古岛琴子著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サイマル出版会 1987)一书,是依据作者访问中国时的资料和见闻写成的游记,记述对象有傣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千田博之等编有《青海高原:从西宁到成都》(ナカニシャ出版 1990)。还有荻原秀三郎著的《图解 日本人的故乡:长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探访记》(小学馆 1990)等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专论云南的书也不少。佐佐木高明著有《照叶树林文化的传授道路:从不丹、云南到日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2)。牧野巽著的《牧野巽著作集 第4卷:云南民族史研究》(御茶之水书房 1985),收有3篇论文。鸟越宪三郎编著《始于云南之路:探寻日本人的根》(1983)。NHK取材班著《云南·少数民族之天地》(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饭仓照平编《云南的民族文化》(研文出版 1983)。藤岛薰的《云南·岭南的少数民族:藤岛薰写真集》(北海道教育社 1993),是普通影集。西岛雅博著《云南边陲:中国少数民族纪行》(西田书店 1992)。吉野正敏著的《云南田野调查》(古今书院 1993),记述的是作者在1986~1989年三年间在云南进行实地调查时的所见所闻,重点记述这个地域的民俗、文化、农村、社会等事项。川野和子著的《中国迷人的云南:1万2千公里风景》(新评论 1997)一书,是普通游记,利用大量相片,介绍了云南各族风土人情。还有镰泽久野的《云南:中国西南的人们》(平河出版 1993)、福田一郎和山本英治的《米食的民族志:尼泊尔、云南和日本》(中央公论社 1993)。渡边武等编的《云南的生活与技术》(庆友社 1994)一书,是中日两国专家共同进行的实地调查报告,谈云南少数民族。渡部武著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产工具图录》(庆友社 1996)。
    (二)中南地区
    这一时期,日本有关中国华南民族研究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编的《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 第1集 第10集 合订复制本》(风响社 1995)一书,收有该会1965-1980年间出版的十集会刊。内容主要以中国南部、东南部地域非汉民族研究为主。其中,第一集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志集”(1965),第八集为“纳西族专集”(1978),第九·十合集为专集《华南、东南亚大陆山地民及平地民历史民族学的研究》(1980)。当时,在没有具备相应的研究环境、有关华南诸民族研究还处于摇篮时期,该学会起了先驱者的作用,该会刊成了研究的起点,成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文献之一。冈田宏二著的《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汲古书院 1993)一书,征引大量资料,对中国南方历史上的古代民族及其经济形态、瑶族族源、宋代广西地区与从五代楚国到宋代的湖南地区的有关民族问题作出综合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的分析,反映了当时日本学者对华南民族史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这本专著是他20年来从事研究成果之汇总。竹村卓二编的《礼仪·民族·境界:华南诸民族“汉化”的诸相》(风响社 1994)一书,是民博共同研究“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的诸种表现:以礼仪为中心进行的整理与分析”之成果。还有浅川滋男的《住居的民族建筑学——江南汉族与华南少数民族住居论》(建筑资料研究社 1994)。牧野巽著有《牧野巽著作集 第5卷:中国移住传说——特别是以祖先同乡传说为中心·广东原住民族考》(御茶之水书房 1985)。新谷忠彦、杨昭共著的《海南岛门语——分类词汇集》(亚洲·非洲语言文化研究所1990),该词汇集所记录的是在中国海南岛被称为“苗”族的人们所操之语言。虽然在当地他们被称做“苗”族,但他们的语言并非苗语语支,而明显的是属于瑶语语支的语言。该书中的门语资料,来自1987年12月至1988年1月中日联合进行的“海南岛人类学·语言学调查”。菊池秀明编著的《广西移民社会与太平天国:本文篇·史料篇》(风响社1998),作者依据在当地进行调查时发现和收集到的史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成为当时运动发源地的广西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史料篇》收有作者收集到的族谱、碑文等43篇史料,其中只有一部分曾进行过介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新疆
    西域历来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地区,也出了不少有关新疆研究的专著。护雅夫继1967年出版《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 Ⅰ》(山川出版社)以来,接着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二集(同前 1992)和第三集(同前 1997)。第3卷分为正书和别册。正书以谈古代北亚游牧国家史概观开始,收有有关古代北亚诸民族和维吾尔文书的诸论文。尽管论文所发表年代有些久远,但它仍对学术界有裨益。特别是维吾尔文书与汉文文书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维吾尔文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其广阔的视野与丰硕成果在国际上仍有重要影响。别册由《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 Ⅰ~Ⅲ》总索引和《护雅夫著作目录》组成。这三卷论文集,包罗了护雅夫先生在其广阔的研究领域中用日文写成的、有关古代北亚和突厥民族史的主要成果。佐口透著的《新疆民族史研究》(吉川弘文馆 1986),是在其重要论著《18-19 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一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此书除对前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外,还对前书未曾触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史进行研究的观点。本书史料丰富,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有一定深度,而且所持观点比较客观,值得一读。佐口透著的《新疆穆斯林研究》(吉川弘文馆 1995),书中作者广泛利用清代各朝实录、方略、地方志等汉文典籍,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探险家的考察资料,及参考了中、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考察了1700~1930年间新疆维吾尔族的宗教生活各个领域,着重研究了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新疆维吾尔伊斯兰制度。片冈一忠著的《清朝新疆统治研究》(雄山阁 1991),作者以清朝在新疆的统治的建立至王朝灭亡过程中政策的变化为中心,论述了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台湾
    有关台湾研究的文献也不少。马渊东一著的《马渊东一著作集1-3卷·补编》(社会思想社 1974,1988),是集马渊东一主要著作之大成,其中有很多有关台湾研究论文。宫本延人著有《台湾原住民族:回忆·我的民族学调查》(六兴出版 1985)。大川正彦、马渊悟、米泽容一编的《台湾的民族与文化》(六兴出版 1987),是战前在台湾从事实地调查并获得卓越成果的三位研究者——已故宫本延人、濑川孝吉、已故马渊东一于1986年3月21日、23日所作的三人谈。书中包括三位先生活跃时代的台湾研究之回顾,也包含了关于战后研究进展状况的解说和对将来的展望。国分值一著《台湾考古民族志》(庆友社 1992)。陈元阳著《台湾原住民与国家公园》(九州大学出版会 1997)。松泽 员子编的《台湾先住民文化:传统与再生》(民博 1994),是1994年大阪民博进行的同一题目特别展的图录。张良泽和上野惠司编的《写真集:台湾原住民的风俗》(白帝社 1985),收录日本统治时代拍照的台湾原住民的相片,附以简介。天理大学·天理教道友社编的《伴随火焰的心: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所藏台湾原住民服饰》(天理教道友社 1993),是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所藏台湾原住民服饰图录。张耀锜的《台湾平埔族序论(1)/(2)》(《南方文化》7,8 1979,1980),此论文为关于台湾平埔族的文献研究。国分值一著的《祭壶村—台湾民族志》(法政大学出版局 1981)一书,是1944年由台湾东都书籍出版的《祭壶村》的再编复制本,是关于平埔族的少数实地调查资料之一。铃木满男著的《“汉蕃”复合家族的形成与展开:近代初期对台湾边疆的政治人类学研究》(1987)一书,是对台湾南部埔里地方平埔族的政治人类学研究为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山路胜彦《泰雅族的兄弟关系与生育迷信》(《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纪要》50 1985)一文,是有关台湾北部泰族系列调查报告之一。末成道男著的《台湾阿美族的社会组织与变化:从上门女婿到娶媳妇》(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3)一书,是根据从1968年至1969年对居住在台湾东部台东县沿岸的阿美族一村落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对阿美族社会组织进行的记述和分析。还有原英子《台湾阿美族的宗教世界》(九州大学出版部 2000)一书。清水纯《噶玛兰族:变化着的台湾平地之人》(アカデミア出版会 1992)一书,是住在台湾东部海岸的噶玛兰族的民族志。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994年4月,由台湾的顺义台湾原住民博物馆,获得东京大学的研究基金,以推进日本的台湾原住民研究、发表研究成果为目的,成立了日本顺义台湾原住民研究会。研究会总代表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末成道男教授。该研究会将日本的顺益台湾原住民研究会汇集、整理所得之有关台湾原住民的研究论文和各种资料,以单行本的形式公开发行。至今,该会已编有会刊《台湾原住民研究》第1号至第4号(年刊 风响社 1996~1999)和《台湾原住民研究指南》(同前 1998)。该研究会还出版了一批资料丛书,其中有:《伊能嘉矩所藏台湾原住民写真集》(同前 1999),整理了与鸟居龙藏同时代进行了实地调查的伊能的资料,并附有说明;《台湾原住民研究概览》(同前 1999);伊能嘉矩著、森口恒一编《伊能嘉矩 蕃语调查手册》(同前 1998);リボク著、马渊悟编《リボク日记》(1995)一书,是台湾原住民阿美族リボク(中国名黄贵潮)从1951年1972年间的日记;清水纯著的《噶玛兰族神话传说集》(风响社 1998),书中神话和传说部分除了收录噶玛兰族的原文之外,另附加了日文、英文及中文的翻译,并且对噶玛兰族神话、传说的概要,以及神话和仪式之间的关系加以解说,书中所收录的每个故事,都是作者从1984年至1986年在当地直接以原语录音采集来的;小林保祥著、松泽员子编的《排湾传说集》(同前 1998),书中所收录的排湾族民间传说,是由已故的小林保祥氏大约于大正十年(1921)年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间在中部排湾族的村落里采集而成的。
    (五)内蒙古
    梅棹忠夫著的《梅棹忠夫著作集2:蒙古研究》(中央公论社 1990),收有作者于1944~1946年间在西北张家口时对草原进行的田野调查的学术成果,对了解当时社会情况和研究状况有较高的价值。小长谷有纪著的《蒙古之春》(河出书房新社 1991),是作者于1988年3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郊区的牧区所进行的实地调查的报告;该作者的《蒙古万华镜》(角川书店 1992),是关于蒙古游牧民族生活文化的概论。还有亚细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编的《变革中的教育及其诸问题:以蒙古·前苏联·中国(内蒙古)为中心》(亚细亚大学亚洲研究所 1995)、永濑东彦著的《中国·内蒙古旅行日记》(近代文艺社 1995)和正田信著的《内蒙古草原日记》(连合出版 1999)等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六)东北部
    烟中幸子和原山煌编的《东北亚历史与社会》(名古屋大学出版社1990)一书,是笔者等10人有关满、赫哲、朝鲜、蒙古、达斡尔等东北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重要的论文集。
    三、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
    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根据所涉及民族的文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有相关图书和没有相关图书而只有相关论文资料的两大类。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德国文学中的《庄子》因素(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