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2)
2015-03-05 01:09
导读:2.2 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就业的直接影响 我们可以用奥运会直接支出在各年带动的GDP除以各年人均生产率,就可以得到奥运会在各年带动的就业人数。因此,
2.2 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就业的直接影响
我们可以用奥运会直接支出在各年带动的GDP除以各年人均生产率,就可以得到奥运会在各年带动的就业人数。因此,首先必须确定在2003—2008年之间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变化。由于从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研究可以看到,北京市劳动生产率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计算出1996—2002年这7年间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2.4%,但从长期看,这种增长幅度有下降趋势。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看,随着奥运工程的展开,进入北京从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北京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将在10%以下。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趋势,我们假定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10%,由它我们就可以计算出2003—2010年间各年度的人均生产率,再用前面我们计算出的结果是奥运会在6年内总计将直接带动352.4万人的就业,每年的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2003—2008年各年奥运会带动的预测就业人数一览表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 计
带动GDP 197.43 226.64 491.97 519.28 516.11 455.23 2406.66
劳动生产率 52031 57234 62957 69253 76178 83796
带动就业 37.9 39.5 78.1 74.9 67.7 54.3 352.72
注:各指标的计量单位分别是:GDP为亿元人民币;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 就业为万人。
3 从投入产出角度看奥运会对北京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从投入产出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测算。从以往奥运会的情况看[6],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经济方面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三大经济目标。首先是奥运投资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当地GDP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其次,通过奥运会使城市功能得到完善,主要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则是利用奥运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后续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体育、娱乐、餐饮等)的提升。2002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1.3%,吸收就业人口达到59.6%。北京是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城市。但也应该看到,北京第三产业中与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前续产业,包括金融、房地产、通讯、交通、信息等产业占了很大比重,而第三产业后续产业,比如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则比重不高,竞争力不强。随着奥运申办的成功,如何参照国际经验,发挥奥运经济产业推动的核心作用,已经成为北京市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将通过考察北京市产业关联度和投资带动程度来分析北京利用奥运经济实现第三产业后续产业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1 奥运产业投资带动效应分析
从投资带动效应看,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实际测算结果,第三产业各行业每亿元投资带动增加值增加量均处于前20位(表7)。说明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带动力最高,每亿元投资带动增加值1.12亿元,其次为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1.03亿元。从与举办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看,餐饮业的带动作用较高,达到1.19亿元,房地产也达到了1.05亿元。然而,文化、体育、旅游、娱乐产业这4项核心产业来看,除了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较大,其他3项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根据北京奥运新增奥运投资的产业分类,我们还可以测算出新增奥运投资的产业构成和带动增加值(表8)。从表8中可以看到,北京市虽然将奥运投资的重点放在了跟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邮电、水供应等城市功能提升方面,而对第三产业后续产业中的文化和体育的投资比例和未来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这与国外通过奥运经济实现后续产业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也与目前我国这些产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尚未成熟密切相关。
表7 产业投资带动增加值一览表
带动增加值
数量(亿元) 位次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1.1185 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324 2
旅游产业 0.9466 8
金融保险业 0.9396 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8859 14
住宿和餐饮业 0.8253 1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7754 18
房地产业 0.7583 20
注: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本表中省略了部分与奥运关系不强的产业。
表8 新增奥运投资的产业构成和带动增加值一览表
总投资(亿元) 比重(%) 带动增加值(亿元)
电力、蒸汽、水供应 238.19 17.6 239.17
运输业 199.00 14.8 154.30
邮电业 626.51 46.5 564.74
文化产业 45.00 3.3 39.87
体育产业 126.93 9.4 112.45
社会服务业 112.95 8.4 110.43
合计 1348.58 100 1220.96
资料来源:《北京奥运经济研究》。
3.2 产业关联分析
从产业关联角度看[7],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经济各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8个行业(表9)。实际测算数据显示,在第三产业18个部门中有6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中金融保险业的系数更高达2.21,说明该部门作为重要的服务部门,为各部门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是国民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关键性要素。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感应度总体上看,金融保险业居第1位,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居第5位,交通运输仓储业居第7位,综合技术第三产业居第11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第13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表9 第三产业各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一览表对应的国民经济部门名称
影响力系数 对应的国民经济部门名称 感应度系数
卫生、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250 金融保险业 2.2093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9650 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 1.823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9150 综合技术第三产业 1.2780
住宿和餐饮业 0.914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1915
房地产业 0.9004 房地产业 1.0517
娱乐业 0.8980 文化事业 0.9456
科学研究事业 0.8975 体育事业 0.8126
其他社会第三产业 0.8935 娱乐业 0.8123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 0.8895 住宿和餐饮业 0.7888
邮政业 0.8744 科学研究事业 0.6770
旅游产业 0.8151 其他社会第三产业 0.5700
金融保险业 0.804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4742
文化事业 0.7990 邮政业 0.4687
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 0.7924 教育事业 0.4507
体育事业 0.7888 旅游产业 0.3887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7528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 0.3886
注: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计算。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影响力系数(指某个部门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实际测算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各部门中除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1.025)外,其余均小于1。可见,第三产业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3 结论
1.由于举办奥运会,全国的奥运总支出为1801.91亿元,其中直接投入在北京的支出为1300.48亿元,由于投资乘数作用产生的引致影响为1105.40亿元,因此,举办奥运会将带动北京市本市新增GDP的总额达到2405.89亿元。带动北京市新增就业352.4万人。
2.在奥运会支出结构中,新增基础设施支出在2008年之前中累计会带来1760.79亿元收入,约占全部影响的73.2%,影响最大;奥运场(馆)设施建设支出的影响为461.33亿,占总影响的19.2,位居第二位;而运营费的影响则有183.76亿,占总影响的7.6%,影响最小。
3.从奥运会增加GDP和扩大就业这两项经济影响的年度分布情况看, 奥运支出对GDP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其中2006年达到最大值;奥运会对北京当地扩大就业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其中2005年的效果最大。
4.北京市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前向联系要强于后向联系,增加对第三产业投资的效益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通过奥运会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综合技术第三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教育等行业等前续产业,可以有效满足北京市经济建设的需求,发挥奥运经济的增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5.第三产业中后续产业的产业关联性与金融、信息、运输等前续产业相比,仍处于很大的劣势。而且在北京奥运规划中,奥运新增直接投资中对后续产业的投入也显不足。因此,从国际经验看,奥运会经济的第三种功能——实现体育、文化、娱乐等后续产业升级的作用能否在北京得到充分发挥,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6.北京市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感应系数(0.8以上)明显高于旅游产业(0.39),联系到旅游产业的增加值高于文化、体育、娱乐这三个产业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产业虽然在推动其他产业和发挥自身投资带动的能力相对较强,但需求感应程度很小,从产业部门需求方,进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奥运旅游的实际作用不能夸大。
【参考文献】
[1] Impact of the Seoul Olympic Games on National Development[C].韩国发展研究所,2000.
[2] Jill Haynes. Social-economic impact of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N]. International Chair in Olympism, 2004.
[3] 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 北京市投入产出表2002年[M].北京:北京市统计局,2003.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6] 任海主编.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7]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