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造成这种批评症候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不合理的文化机制(当然也不能排斥其他名利目的)。当前从事纯文学批评的作者,大多来自高校、社科院等文化机构。而目前高校、社科院等文化机构的评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要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科研量化的积分是否达到职称评审类别的要求,而对你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如何则相对忽视。在这种著书皆为稻粱谋的语境下,研究人员因生活需要的压迫,使其缺乏文化批评正常开展的必需的沉静心态。因之,观点上重复自己或模仿他人的泡沫论文产生是不奇怪的。
正如有人所说,文学批评“就是一种生命的述说,而且是一种独特的,让自己生命自由舒展,无拘无束的述说”。它需要批评家“全身心地接触另外一个艺术生命,从各个方面和层次去感受和理解对方”,才能“把自己独特之处表现出来。”可见,具有一个相对自由健康的写作心态,是产生具有深度和原创性论文的必需条件。“如果没有自由健康的心态,就不可能有卓越超群的理论创见。”
文学批评的粗暴化。文学批评的粗暴化态度由来已久。在近年来的文坛上,批评粗暴化又煞有一番热闹与精彩的表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以为是。以为只有自己对对象、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是唯一正确的,而视他人的见解和认识为谬误。在这种“可爱”偏见的作用下,批评者就气势汹汹对他人观点大起兴师问罪之势。殊不知就同一问题,有许多不同学术观点是很正常的,你的理解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这种“自以为是”的粗暴化批评态度,反映出批评者的霸权心态。二是小题大做。在他人的作品或论文中,存在着小错误、小问题是在所难免(这不是替其错误和问题辩解)。你对其进行批评是对的,说明你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和完善理想的崇奉。对这些小错误和小问题,你可以通过正常告知方式展开批评。但是他却偏不这样,而非对这些小问题、小错误摆出一副“学术大批判”的架势不可。这实乃是“用大炮打蚊子”。这种批评态度与方式的用心是妄图从小处入手,扳倒对方,而自己可趁机扬名(因为其批评对象往往是“名流”与著名学者)。这种批评的态度映照出批评者的投机家伎俩和流言家的嘴脸。三是不顾事实,无中生有,穿凿附会,捕风捉影,信口雌黄,对作家作品等展开妄评。文学批评的这三种粗暴化的态度与方式,都是不利于文学批评正常的开展,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的,而尤以第三种态度与方式为最可恶。这种批评态度与方式堪称得上是“文革”批评文风的还魂。
文学批评不是表演。其批评的目的不是靠意气用事,威胁恐吓,制造“莫须有”罪名等所能达到的。批评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批评的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批评本身不是目的。批评的目的是要对方在你立足于事实和进行理性剖析的批评面前,能理解、接受你的观点,共同将事物的认识引向深入。
文学批评的粗暴化态度在近年来愈演愈烈,颇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又闻2000年伊始,“酷评”成风(并非是“酷评”就是粗暴化,但“酷评”得无学理,又“酷评”在当今商业社会语境下,易沦为表演,文学批评的粗暴化就不可避免发生),文学批评的粗暴化显然没有“罢兵”的迹象。为此,据《文艺报》2000年3月11日报道,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文艺界的一些委员们谈到文艺批评问题,他们呼呼提倡说理、善意的批评。
无需多说,近年来文学批评的三种不良倾向对文学批评的正常开展是不利的,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除了需要对这些不良倾向的文学批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不良倾向进行批评外,更需要的是应该着力提倡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原创性和文学批评的生命化、环保化(即环保式批评)等批评理念。但这还不够,从上面我们分析产生文学批评不良倾向的原因中得知。这些不良文学批评倾向的出现是与批评者的人格不健全与他们的思想境界不高密切相关。“学术和理论之本在于人,在于人心”。所以,我认为要使这些文学批评的不良倾向匿迹,关键在于批评家在经济与文化急剧转型的语境中,要自觉建构健全人格和提升高远的思想境界。我们期待着。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