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1)

2015-03-23 02:34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内容提要】二战以后的50年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

【内容提要】
二战以后的50年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获得新的巨大发展。表现在翻译方面,不但数量大大超过此前,尤其有以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为底本的译作先后问世。其次是改编的成绩前所未有,不但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而且对日本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对蒲松龄及其著作(主要是《聊斋志异》)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硕儒新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日本/《聊斋志异》/传播和研究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传入日本的确切年代至今无法考定,但于江户时期传人,则是没有疑义的,更具体些,就是此书在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首次付梓不久即传入日本,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世纪。这期间虽然一直受到欢迎,但在不同时期,接受的主体、接受的方式以及接受的程度,则有很大的不同。考察、回顾这二百来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接受史,对于了解该书在海外的传播,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乃至于对《聊斋志异》本身进行文本的分析研究,都是有益的。而二战以后《聊斋志异》的传播和研究,更是得到了新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值得大书一笔。
    首先表现在翻译方面,在这里不能不首先谈到的是柴田天马。早在二战以前,他就已经开始了《聊斋志异》的翻译。那部共收有34篇译文、出版于大正八年(1919年)的《日译聊斋志异》,只是其翻译出版《聊斋志异》活动的开始,他的翻译工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主要的翻译成果集中于二战以后的40年间。计有10册本《全译聊斋志异》(1951-1952年)、6册本《定本聊斋志异》(1955年)、2册本《易读聊斋志异抄》、6册本《完译聊斋志异》和7册本《完译聊斋志异》(均先后出版于1955-1956年)、4册本《定本聊斋志异》(1967年)、4册本《完译聊斋志异》(1969-1970年)、普及版1卷本《聊斋志异》(1987年)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将《聊斋志异》介绍给日本广大读者方面,柴田天马功勋卓著,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译本都以青柯亭本为底本。毫无疑问,青柯亭本在《聊斋志异》的版本系统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本子,但在已经发现了多种手抄本并有了张友鹤的三会本之后,就应该以更接近原作面貌的作者手稿本和其他手抄本为底本。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所以,这个时期更值得关注的还是以青柯亭本以外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为底本的译作的先后问世:1958年平凡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第21、22册)中所收本子以蒲氏手稿本为底本,手稿本没有的采用青柯亭本为底本,由增田涉、松枝茂夫、藤田祐贤和大村梅雄合译。这些译文后来又以四大奇书本全译本的名义出版,并广泛流传。而以上述《中国古典文学全集》为基础的新版本《中国古典文学大系》,则是以张友鹤的三会本为底本的全译本,1970年出版。到了1988年,中野美代子也从铸雪斋本翻译出14篇,取名《聊斋志异》,列为“巴贝尔图书馆”的第10种,由图书刊行会出版。
    在这期间还有一种译本值得一提——专收《聊斋志异》中童话故事的单独选本,主要有:藤田祐贤翻译11篇,列为盛光社《中国古典名作全集》的第9种,1967年出版;由丸山松幸、竹内良雄合译28篇,1977年由さらぇ书房收入《献给少男少女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第13种。
    总之,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余年间,日本的《聊斋志异》各种选译、全译本不下几十种,数量是战前近二百年总和的数倍。可见日本民众和汉学界对此书的喜好和重视。
    其次是改编,这方面的成绩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是歌人释超空门人霜川远志所做出的贡献。他将柴田天马翻译的10册本《全译聊斋志异》中的59个故事,改编成96集广播剧,从1952年12月25日到1953年12月27日,在东京广播电台播出,得到很高的评价。
    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嫦娥》改编的同名话剧,也在1953年9月上演。由于改编时既能很好领会原作中嫦娥和颠当这二位女性的人情味,又掺入了改编者自己的许多解释,故而被誉为是有优美诗情、场面壮观、很有古典戏剧风味之作。到了1971年,由桃园社出版的《脱胎换骨的聊斋志异》共发表短篇小说15篇,是一部没有翻案①味的短篇小说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二是多才多艺的评论家兼小说家栗田勇代在这方面的努力。1967年他创作的三幕剧《爱奴》,由江田和雄主演,获得极大成功。同年它被搬上银幕,由羽仁进监制,在日本的年青一代中产生了爆炸性的反响,并参加了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不久,他所写的同名小说也由三一书房出版。而短篇小说集《爱奴谱系》于1968年由又叶社出版。该书包括7个短篇,其中的女性都来自《聊斋志异》,而且都与小说《爱奴》中的女性相同——作为性的象征。她们是盛开于现代黑暗之中的金色之花,是乱舞于生死之间的官能之女。由于栗田勇代这个受到来自法国象征派和超现实主义派诗人和作品影响的作家的出色创作,使《聊斋志异》的世界呈现出一种恍惚于现代之中的姿态,这是日本文学中从未表现过的世界,是明显受到《聊斋志异》影响而创作的特异之作。
    第三是芥川奖的获得者安冈章太郎。他从读太宰治的《清贫谭》开始接触并立即喜欢上《聊斋志异》,后来创作了独特的《我说聊斋志异》,1975年由朝日新闻社出版。有意思的是,同为芥川奖获得者的森敦也对《聊斋志异》十分着迷,写出《我家版聊斋志异》。他用柔软笔致轻妙地再现了《聊斋志异》中的19篇作品,并请现代日本绘画界三大高峰之一的高山辰雄作了独特的蜡笔画插图,1989年由潮出社出版。
    以上说的是文字方面的改编。在美术领域,《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同样是画家笔下喜欢表现的题材。以漫画来说,日本著名的漫画界巨匠清水昆先是以为前述柴田天马的《易读聊斋志异》画了46幅插图而著称,后来又以其精湛的漫画杰作在《漫画读本》连载。而与清水氏同名的小岛功也在《漫画动作》上连载其画作,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聊斋志异》原有的艳情特色。作为前卫漫画家著称的杉浦茂,其《漫画聊斋志异》也以全3册的分量由エア出版了前2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日本前卫绘画运动先驱之一的峰岸义一,其8卷本《聊斋志异图卷》在1963年由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又于1965年以《聊斋志异画本》为书名,选择了原作中19篇故事加以改编,每个故事都带有自己的插图。高山辰雄的特色画集《聊斋志异》,以《聊斋志异》的21篇原作为基础,总共画了61幅蜡笔画,并抄译了21个故事的要点以方便鉴赏。
    当然,战后近50年来最引人注目还是对蒲松龄及其著作(主要是《聊斋志异》)的研究。尤其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关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迅速出现以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为两大基地的研究高潮,并且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硕儒新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事研究的前提是资料齐全。但是,二战以前日本有关蒲松龄与其《聊斋志异》及其它著述的资料,除去前述平井雅尾的文献外,是比较匮乏的;而且,由于他当时还没有向全社会公开自己的收藏,大量有关的珍贵文物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以《聊斋志异》的版本来说,只有青柯亭本一种,而且除了吕湛恩、但明伦的注和评,其他人的注释就难得看到了。即便刊行的少量几种,如《聊斋志异拾遗》和《聊斋诗文集》,能够看到的人很少,读的人就更少了。到上世纪50年代初,平井雅尾决定出让这批资料。消息为早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后来经商致富的一位校友得到,便出资购得,并将其无偿捐赠给了母校。得到这一极为难得而重要的宝藏后,该校在其斯道文库中专门开设了聊斋文库来收藏;此后又注意搜集有关信息,陆续增添了不少藏品。它首先引起本校汉学家的关注,开始为它们登记编目并加以研究,陆续公布了许多一向不为人知的蒲氏原著及有关文献,对近50年日本聊斋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另外,在我国发现的半部《聊斋志异》手稿的影印出版,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路大荒先生整理的《蒲松龄集》、张友鹤先生辑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以及日本翻译界据手稿本和三会本全部翻译而成的《聊斋志异》的出版,也给日本聊斋学家的研究以很大的方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由于平井氏的聊斋资料被庆应义塾大学收藏,该校的汉学家在蒲松龄及其聊斋资料方面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就占有得天独厚的先机,因此,几代汉学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个方面。其中老的以藤田祐贤教授为代表,后起之秀中数八木章好副教授的成绩最为突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20世纪海外唐代文学研究一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