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起码要有如下几个要素:(1)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2)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的空间;(3)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4)发现人;(5)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变动;(6)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念。本文认为文学经典建构中的内部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强调文化权力的外部要素的作用而忽略内部要素的观点是片面的。
【关键词】 文学经典/建构/艺术价值/作品可阐释空间
文学经典和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这个课题关系到文学史的编撰和文学教育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在一部文学史的编撰中,在一门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首先遇到的就是编选者和教师选择哪些作家、作品作为编撰和教学的对象。人们一定会说,这个问题还用问,当然是要选择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作为编撰和教学的对象。问题是,哪些作家是经典作家?哪些作品是经典作品呢?
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意思是说,说明天、地、人的常理的这种书叫做“经”。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凡创作这类作品的作家自然称为经典作家。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四书”、“五经”,对于封建时代的士人来说是经典,他们从来不把小说、戏曲作品看做经典。但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科学、民主思想成为一种主流的思想,“四书”、“五经”不再被看成是经典,倒是像《红楼梦》、《西厢记》一类的带有民主思想的典范性的小说和戏曲作品被列为文学经典。由此可见,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所谓“建构”,强调的是累积的过程,不是某个人的一次性的决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记得1967年我被派往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历史语言系任教,当开始讲授“中国文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被告知只能讲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毛泽东诗词、“革命样板戏”等作家和作品,那是“文革”时期,只有这些作家作品被定为“经典”,许多此前被定为经典的作品,都被看成是“封资修黑货”,不许列入讲授的篇目中,这说明文学经典是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着的。时间过去了近40年,当再次面对文学经典建构问题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不感叹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动对于文学经典建构的巨大影响。意识形态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文学经典的建构。新时期以来,我们的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都增加了许多作家和作品,有的古代文学史连齐梁时代的艳情诗和宫体诗也给予肯定的评价,虽然也有一些争论,但很快归于平静,这说明新时期以来意识形态氛围的相对宽松,对文学经典建构的范围产生了影响。无论怎么说,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作家及其作品,如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他的剧作,中国的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成为文学经典的“常青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有了很大变动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仍然被承认是文学经典,难道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无法操控它们吗?如果我们承认上述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在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上,目前相当流行的,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可以决定一切、操控一切的观点是不尽妥当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