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国大陆学人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之述评
2015-04-02 01:0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近20年中国大陆学人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之述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回顾 近20年来,我国大陆学术界对现当代新儒
一、回顾
近20年来,我国大陆学术界对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成就斐然。这一研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开始的。门户打开以后,海外学者,首先是海外华裔学者,继而是境外港台两地学者纷纷来内地讲学,接着,他们的论文、著作陆续被引进。这当然只是外缘。内在的原因,则是内地学者反思“五四”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伤害,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1983年,
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与业师萧萐父教授联手筹划编辑出版《熊十力论著集》。1984年10月,北大冯友兰、张岱年、朱伯崑、汤一介等先生共同发起,联合北京及香港、台湾与海外数十位教授,建立民间学术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由汤先生主其事。该院在1985-1989年间连续开办了大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等方面的讲习班、进修班、函授班等,邀请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诸前辈和美国杜维明、成中英等学者公开讲学。1985年冬在湖北黄冈,
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熊十力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大学举办中国文化讲习班。上述活动开风气之先,成为国内学者从事新儒学研究的先导和铺垫,造成了研究氛围。1987年秋、1990年底在北京,中国文化书院还分别举办了梁漱溟、冯友兰思想国际学术会议。1987年,李泽厚先生在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发表了《略论现代新儒家》的专论。
1986年11月,“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被确立为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1992年初又被列为“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方克立教授和李锦全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于1990-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两辑、《现代新儒家学案》一种(三巨册,有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贺麟、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等11人的学案),还出版了“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专人与专题研究系列(后详)。课题组主要成员20余人遍及国内重点高校与科研院所。他们在这10年间另出版有关专著10余种,发表有关论文300余篇。方克立先生还主编了“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14种,由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分别辑录了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方东美、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杜维明、刘述先、余英时、成中英等14位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论著。上述工作客观、平实、公正、全面地评介了这一思潮及其主要思想家、学者。[1]此期间,课题组与有关学校、学术机构联手,多次举办现代新儒家的专题与专人的学术会议。当然,钱穆、方东美、余英时能否列入现代新儒家的范围,海内外学界颇有不同的看法,余英时先生不同意把乃师钱穆划归这一阵营,更不用说他自已了。余先生认定现代新儒家只是具有心学取向的熊十力师徒,取狭义的界定方式,而刘述先则赞同大陆学者的广义界定方式,认为除余先生外,钱、方二位大师仍可属于这一阵营。[2]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988年底在香港法住文化书院由霍韬晦先生主持的“第一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成功地促进了两岸三地学者在研究当代新儒学方面的互动。此后,两岸学者的交流颇为频繁。台湾鹅湖学派于1992年底在台北、1994年底在香港分别举办的第二、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都有不少大陆学者参与。1993年3月在杭州师院举行的“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8月在成都由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合办的“第二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同月在武汉由武汉大学与台湾东海大学合办的“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1998年9月在济南由中国孔子基金会、
山东大学与台湾《鹅湖》月刊社、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等合办的“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当代新儒学国际会议),1995年12月在北京、1997年10月在郑州与开封、200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冯友兰思想国际会议”等都开得比较成功。此外,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89
与1994年的10月和国际儒学联合会于1999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大型的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儒学研讨会上,由国际中国哲学会于1993年夏在北京、1995年夏在波士顿、1997年夏在汉城、1999年夏在台北举办的大型的中国哲学双年年会上,均设有当代新儒家的专场,不少学者发表有关专论,例如前述汉城会议就设有牟宗三专场。内地近10多年来不少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学术会议,如中华孔子学会、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举行的若干次会议均涉及到当代新儒学研究的问题。学术
期刊、同仁集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也日益增多。这一研究蔚然大观,诚为显学。有一批学者,例如,方克立、李锦全、吕希晨、郑家栋、宋志明、胡伟希、黄克剑、罗义俊、陈来、杨国荣、高瑞泉、李宗桂、陈少明、景海峰、王守常、田文军、李维武、颜炳罡、蒋国保、余秉颐、张祥浩、施忠连、韩强、李翔海、郑大华、周炽成、萧滨、柴文华、洪晓楠等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个人也在这一领域做了十数年研究,虽成就不大,然获益匪浅。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成果
内地介绍新儒家的有影响的资料书,除前述《学案》、“辑要丛书”外,还有黄克剑等编、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新儒家八大家集”(八种),封祖盛与景海峰编的《当代新儒家》、罗义俊编著《评新儒家》及罗义俊与陈克艰编的《理性与生命》等。关于这些人物的选集,十多年来已出版了不少,兹不一一赘述。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全集的编纂与出版。《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马一浮集》(浙江古籍出版社与浙江教育出版社)、《三松堂(冯友兰)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已经出版,《马一浮先生遗稿续编》已由台北广文书局出版。萧萐父与汤一介二先生主编的“熊十力论著集”(三册)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萧萐父先生与我合编的《熊十力全集》(十册)2001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唐君毅、钱穆先生的全集已分别由台北学生书局、联经出版公司出版。牟宗三先生的全集即将在台北出版。钱、张、唐、牟、徐、刘的各种著作和在台、港两地比较好找,内地图书馆亦购进不少。牟宗三先生的著作“讲座系列”数种和巨著《心体与性体》等陆续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徐复观先生的多种著作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印行。我与郑文龙合编的《杜维明文集》正在整理之中,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从宏观、整体上研究现、当代新儒学的著作,1993年以前出版的有:郑家栋的《现代新儒学概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宋志明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胡伟希的《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黄克剑与周勤合著的《寂莫中的复兴----论当代新儒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吕希晨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等。此后,1994――1995年,郑家栋、叶海烟主编的《新儒家评论》一、二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陈来在台湾出版论文集《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4年)。1995年海峡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黄克剑另一种关于新儒家的专著:《挣扎中的儒学:论海峡彼岸的新儒学思想》。近几年,从总体上研究新儒家的著作有:199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方克立先生十年来关于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论文专集----《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同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郑家栋的《当代新儒学史论》(应当说明的是,郑著基本同于他1995年在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的《当代新儒学论衡》)。与郑著同时在广西教育社出版的,还有陈来《人文主义的视界》。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颜炳罡的《当代新儒学引论》。这几部著作很有深度,力图对新儒家作出反省超越。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的《郭齐勇自选集》,集中了我关于当代新儒学研究的十数篇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通论这一思潮,有11篇论文分论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钱穆、贺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本书也应列入这一类。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方克立、李锦全主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分人物与专题两个系列。人物研究系列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93年至1997年,年出一册,分别是:郭齐勇的《熊十力思想研究》、曹耀明的《梁漱溟思想研究》、张祥浩的《唐君毅思想研究》、吕希晨与陈莹的《张君劢思想研究》、宋志明的《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专题研究系列于1992-1994年由
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别有:陈少明的《儒学的现代转折》、郑家栋的《本体与方法---从熊十力到牟宗三》、韩强的《现代新儒学心性思想研究》、武东生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李毅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赵德志的《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施忠连的《现代新儒学在美国》、卢升法的《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其中郑、韩、武、李著都是方克立教授在
南开大学指导的博士论文。此外还有王泽应的《现代新儒家伦理思想研究》(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除前述方、李主编的丛书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国学大师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学者传记丛书”、人民出版社的“二十世纪名人传记丛书”等,都涉及到现代新儒家人物研究。
关于熊十力研究,除“熊十力思想国际会议”论文集《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和前述郭著《熊十力思想研究》外,还有:景海峰的《熊十力》(台北:东大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郭齐勇的《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1994年由台北业强出版社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宋志明的《熊十力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张庆熊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和丁为祥的《熊十
力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等。《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收录了我批评台湾学者翟志成的两篇文章。1992年,翟志成在台北《当代》杂志发表《长悬天壤论孤心》一文,论述1948-1950年熊十力在广州的经历和往来函札,砥毁熊氏人格与学问。我的《为熊十力先生辩诬》和《翟志成“审订”之<熊十力佚书九十六封>纠谬》二文,在史料考订的基础上,予以反驳。这两篇文章发表于1993年夏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中国哲学会和1994年2、3月号的《鹅湖》月刊上。这场论战颇为引人注目。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