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对文学本体的挑战及对策(1)

2015-04-09 01:06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网络对文学本体的挑战及对策(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数字化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根本性飞跃,也是对

数字化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根本性飞跃,也是对人类生存的最大挑战。这不仅表现在人类对它越来越明显的依赖性和亲和力,更表现在它对人类世界观和形而上学的决定性影响。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悄然出现,而且大有向传统文学叫板和对垒的势头。网络文学使得我们的文学理念受到从未有过的严重挑战。

            一、本体空置:文学是什么?

    我们在讨论网络文学之前,有必要对这个中心概念作出界定。我们所指称的网络文学,是指在网络各文学网站和个人主页上创作和发表的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它既包括反映网上生活的作品,也包括反映其他各种生活情状的文学作品。

    长期以来,“再现”和“表现”一直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争论不休的关键所在。现实主义强调文学的再现功能,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文学家的作用就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而现代主义者则认为要真实地反映人类的生存实况,唯有通过内心世界的探索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内心真实才是最根本的真实。

    无论是“表现”还是“再现”,在文学认识上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认为文学是作者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某种代言人的形式创作出来的、用文字加以表达的幽闭文本。具体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其一,作者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其二,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文字写作的供人阅读的文本;其三,文本一经形成,其形式和内容具有封闭性,文本是一个相对自足的所在。

    网络文学所显示的特征恰好打破了上述这种文学理念。网络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不是“再现”和“表现”的问题,也不是两者之间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文学是什么”这样一种带有文学本质性的问题。

    开放的网络结构,这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思想。网络文学的最大魅力,也是对传统文学本质性冲击最大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其文本的开放性。这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读者不仅是个被动的阅读者,也可以是个主动的创作者,这是网络文学特别诱人的地方。网络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其开放性和广域性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甚至准爱好者提供了尽情表现的舞台,而写手们则完全没有功利目的,纯粹是凭爱好、激情来写作。因此,网络文学比传统媒体上的文学更大胆、更开放、更自由,呈现出真正的“创作自由”态势。一个文学文本的阅读与写作,可以在一种交互性作用下完成。作品的原创作者无法左右自己作品中情节和人物等的发展趋势,其作品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局,这在网络上是不足为怪的事情。其他作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随意地参与你的创作,可以对你的作品进行随心所欲的修改、删节、续写,最终使你根本认不出这个“孩子”与自己有什么“血缘”关系。虽然传统传媒如报刊也常进行一些文学接力,有的小说家也在尝试用纸牌形式进行小说创作,如法国“新新小说派”代表人物萨波尔达的《作品第一号》,就是一堆写满小故事的活页纸,读者可以任意换洗。但与网络文学的这种交互性特征比较起来,传统文学的开放性远不能及。当年巴赫金煞费苦心经营的复调小说理念在网络时代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网络文学的互动性使得网络文学呈现出一种真正的“众声喧哗”的态势,也使得文学离传统定义下的本体特征越来越远。

    更大的冲击力来自网络文学中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支持。互联网络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更为广泛的交流模式,可以交替地“说”、“听”。因此,在文学文本中嵌入影像和声音,使得文学具有一种直观性,这在今天,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流传较广的网络小说《火星之恋》,在主要用文字叙述的过程中,不时插入一些感性的外空音乐和图片,为我们展示了男女主人公如梦似幻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这样,自九十年代以来,作家们孜孜以求而不得的所谓跨文体写作,在网络时代却被易如反掌地真正得以实现。

    这一切,传统小说是无法做到的。传统文学的物质媒介主要是语言文字。这种文字物质媒介下的文学作品作用于接受者主要依赖于两样基本的东西,即作者文字表达技巧和读者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一种基于文字魔爪下的思维形式。而网络文学对这两样东西的倚重大大减弱。直观材料的介入使得阅读具备了一种逼近真实的实体感。比如,描写音乐,无论作家的文字功底有多厚,都无法把音乐的真正内容一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比如大诗人白居易是描情状物的高手,但他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之精彩,也只不过是比喻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已。若是现在,白居易就可直接嵌入琵琶音乐在作品中。读者鼠标一点,琵琶声应声入耳,这种直观性是任何文字所无法代替的。

    然而,由于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与灵动性,使得网络文学的文体特征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一般说来,文体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文学的体裁特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一是指作者写作中各种技巧,尤其体现在语言上的独特风格。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文学中的纯语言特色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虽然传统印刷体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图文并茂者,但与网络文学中影音并陈,交互能动相比,两者的差异性依然很大。

    网络文学写作技巧的自由不仅表现为多媒体艺术的展示,也表现在网络文化所特有的语言风格中。如网民们所津津乐道的台湾痞子蔡(蔡智恒)在BBS上发表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 其语言就大量采用了网络聊天上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和BBS情景渲染。

    这样一来,网络文学作品中非常个人性的语言特色就被这种工具性的东西所替代,作品风格,尤其是语言风格也就再难像从前那样凸现出来。因此,网络文学的文体特征便很难辨认。这种夹杂着各种类型艺术、各种体裁风格和大众网络语言的东西,用传统的文学术语人们几乎无法为它准确命名。

    无庸讳言,在描绘场景,叙述情节,尤其是还原生活的原初细节方面,网络文学交互式超文本写作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的任何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但是,由于上述原因,网络文学使我们在获得一种全面感知的“真实”刺激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茫然。我们不得不对“文学”本体论提出种种疑问:在我们所依傍的文学基本理念中,这种写作还能叫文学吗?传统文论中的文学概念还能涵盖得下这种形式的写作吗?但是,如果不叫文学,这应该叫什么呢?

    网络时代,文学迎来了一个本质论上的挑战——什么才是文学?!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