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艺的现实精神论(1)网

2015-04-29 01:21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文艺的现实精神论(1)网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现实”也许是近20余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和评论

   “现实”也许是近20余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和评论中的一个渐趋衰弱的概念,它表明那个以“现实主义”统领、覆盖和独霸整个文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为一个多元而繁复的文坛设定某种一统的“创作原则”,实行一统的“创作方法”,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背离“创作自由”这一更为基本的文艺精神。

     但“现实”这一概念仍然重要。因为不管你愿意与否,我们和我们的文艺都必须生存于现实之中,甚至我们就是现实的一部分。电视尤其如此,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的所有内容和形式都应以现实为依据,都应融入现实,并参与现实的生活、现实的实践、现实的纠葛和走向。近来有人痛感中国文艺想像力的缺乏,而重提“浪漫主义”的概念。在我看来,正如“现实”早已不必“主义”一样,“浪漫主义”就更为不切时宜。而正相反,尽管“现实主义”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必重提,但“现实”作为一种经久流传的稳定观念,作为一种事物发展的基础,一种蜕尽繁华的生活召唤,一种需要时时面对的真实,一种实事求是的人性返回,一种谦逊质朴的精神,不仅需要重提,而且也是矫正目前文艺中存在的那种生编硬造、卖弄知识分子聪明、想入非非、陈词滥调等种种弊病的一付良药。当然,不能说我们的文艺和电视中没有“现实”、很少“现实”,事实上那些生编硬造和浅尝辄止也正在铸造一种虚假的现实。因此我们只能说,我们需要一种更为有力的“现实精神”,一种直面真相的精神、一种切实踏实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文艺中的“现实”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文艺理论讲了好几十年的现实主义,现在我们明白,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中的现实精神。而实质上,所谓现实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生存,日常生活也好,文艺创作也好,都要有端正的现实观,有真切的现实感,要活得本真,要不离现实,适应现实,要有现实意义,要在现实中寻找人性和艺术的美妙、本真、向善的境界。现实精神的意旨和趣味,应超越摹仿论、反映论,而属于存在论。现实不是纯粹的自然,现实是人构成的一段当下视野所目睹和体验的生活之流。我们每个人在将现实对象化的同时,也都是现实中的一分子,而我们的问题始终是,人如何才能生活得更现实?

    应该指出,在“现实主义”一词的西方源头,最开始也是被欧洲思想家用在人生和哲学领域的,其含义说白了就是人应该现实。正如雷内·韦勒克在20世纪所说:“这种传统的力量切不可低估。它本身确实包含了一些非常简单的真理。艺术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关系,无论我们怎样缩小现实的含义或强调艺术家改造或创造的力量。‘现实’,像‘真实’、‘自然’或‘生活’一样,在艺术、哲学以及日常用法中,都是一个充满价值的词。过去整个艺术都把目标对准现实,即使它所说的是一种更高的现实:本质的现实或者梦和象征的现实”。今天,我们在21世纪,在大众传媒时代,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现实”仍然是文艺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概念。而我们的问题是,今天的“现实”具有怎样的形态和特征,尤其在电视兴起之后,我们生存其中的“现实”已然怎样?面对新的现实,人类主体的精神取向又会怎样?我们会看到,在新世纪,勇于面对真实的那种仿佛持久不衰的“现实精神”,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大众传媒时代,怎样理解电视以及它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现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题是我们已离不开电视,电视不但能够显示、复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而且电视本身就构成了我们当下的一种现实。电视既是一面反映现实、映现生活的镜子,又是一面悬挂在几乎所有现实场景中的具有某种人格力量和神奇品质的镜子;摄像机随时随地将现实加以切割和选择,装入24小时流动播放的电视“魔匣”,而我们从电视的屏幕上不仅看到了现实的映像,而且不时发现电视屏幕上的现实景象中总是出现“电视”作为日常性背景或日常性内容的景象,电视中的“电视”布景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不仅出现在家居环境,而且出现在诸如商场、办公室、宾馆、餐饮等一切可能的场所,它与这些环境中的人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尤其令人遐想。而且电视在生活的现实场景中毕竟不同于桌子、椅子等冷漠被动的工具,电视完全可以对居室中的人发言,发生信息的转化,产生随时可能发生的沉默或激发,喜或忧,悲或乐。在普通人全天的日程中,除了用于工作和睡眠休息的时间,平均看电视的时间在2至3小时以上,那么他们从电视上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什么?是一种有别于休息的休闲,或是一种教育,或是一种信息消费,抑或就是一种电视生存?我们似乎不好说人们的生活现实已被电视化,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状况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电视的现实化。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深层解构禅学、美学、诗学之关联(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