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1)(2)

2015-05-08 02:17
导读:曹道衡《关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52)指出杨衒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他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五年八月前。杨衒
    曹道衡《关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52)指出杨衒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他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在思想上并不反佛,而是反对王公贵族的奢靡。〔韩国〕姜必任《庾信对北朝文化环境的接受》(53)分析了宇文氏的民族政策、学术政策和文学政策给庾信的影响,并从胡乐入华、北朝射猎讲武、北朝人学陶以及北方对山水的审美观念三个角度考察了庾信六言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陈庆元、林怡《齐梁佚诗存目考》(54)从各种史籍、类书、佛道典籍等对齐梁佚诗作全面详考,并勾沉了部分诗题,以供研究者参考,是本年度比较重要的文献整理成果。
    魏晋南北朝小说方面,李剑国《干宝考》(55)在葛兆光、作者本人、日本小南一郎对干宝事迹研究的基础上,作了更加详实的考证与研究。该文考证了干宝身世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籍贯、家世、仕历、《搜神记》著作过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考知干宝祖籍汝南新蔡,约汉末祖上避乱徙居吴郡海盐。永嘉五年为佐著作郎,建武元年擢著作郎,领修国史,在著作凡十年。咸和初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咸康元年王导请为司徒府右长史。二年三月卒官,葬海盐西南40里金牛山南。《搜神记》创作始于建武元年,约在司徒府成书。此外,李剑国《早期小说观与小说概念的科学界定》(56)对“小说”一词的散见于典籍中的历来论述重新加以系统性地梳理,指出《汉书·艺文志》也即《七略》对小说的专论“首次确立了小说的独立的文体地位”,是“汉代小说观的典型概括,成为小说理论的经典”,桓潭《新论》较之《汉书·艺文志》大大肯定了小说的伦理功能,而徐干在《中论·务本篇》中对小说的提及间接反映了徐干认为小说具有娱乐和审美功能。该文认为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性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该文指出科学界定小说概念,应遵循叙事原则、虚构原则、形象原则和体制原则,符合这四个原则才能被界定为小说,否则均应被排除在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李道和《女鸟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57)通过用推理、分析的手法对六朝志怪小说中所出现的女鸟形象进行缜密严谨的逻辑推理与考证,认为鸟与女,衣与妻有对等关系,衣与魂有粘附关系,女巫与女鸟有传承关系。作者从这种分析中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俗信中的女鸟形象,是从女巫(经由简翟和姜嫄)逐渐演变而来的,这些女鸟都可以或鸟或人,都有浴水偶合的情事,都有母系传承的特征,这类女鸟故事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它在高禖祠祀、水次祓除、求雨雩祭及招魂、巫蛊等一系列礼俗文化背景中逐渐凸现出来。


    (1)《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2)《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3)(55)《文学遗产》2001年第2期。
    (4)《复旦学报》2001年第2期。
    (5)《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6)《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7)《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8)《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0)(11)(52)《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12)《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3)(21)《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14)《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0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5)《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6)《中国文化》2001年第1期。
    (17)(22)《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18)《集宁师专学报》200年第3期。
    (19)《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20)《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3期。
    (23)《唐都学刊》2001年第1期。
    (2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5)《常德师范学报》2001年第1期。
    (26)(45)《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
    (27)《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8)《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9)《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30)《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31)《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
    (32)《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33)《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34)《文艺研究》2001年第2期。
    (35)《松辽学刊》2001年第2期。
    (36)《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
    (37)《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
    (38)《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9)《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40)《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41)《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42)《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3)《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中国大学排名
    (44)《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46)《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7)《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
    (48)《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
    (49)《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0)《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51)《齐鲁学刊》2001年第6期。
    (53)《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54)《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3、5期。
    (56)《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7)《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现代文学研究综述(1)网 下一篇:没有了